再別鹽鄉--急水溪畔散記

 沐浴在晨曦中的弘能家園,陪我度過五年的初老時光。
 文、攝影/李憲祈
 2015年中秋節,強烈颱風杜鵑侵襲寶島,我隨著服務的教養院依計畫搬遷至北門鹽鄉。
 我對北門鹽鄉的初始印象很模糊,雖然我的血跡地--佳里,距北門不到20公里,但我小時候,從不曾去過北門,直到初中考上省立北門中學,班上有很多同學來自北門鄉,才慢慢認識北門。也在初中時開始接觸新文學後,才知道我的故鄉佳里是鹽分地帶文學重鎮,這地區有著名的北門七子,其中六人都出身或活躍於佳里。
 初履鹽鄉正值仲秋,在這個急水溪流過的小鄉鎮,秋天的景色十分迷人,光說急水溪畔那一片白霧霧的菅芒花,在秋風送爽的金色陽光下搖曳生姿,急水溪出海口附近,有一處井仔腳瓦盤鹽田,當夕陽西下時景觀特美;三寮灣海邊,每年10月至12月上旬,有北方南下度冬的黑腹燕鷗,每日黃昏夕陽落海之前,成群結隊分批陸續飛到海邊的蚵架棲息過夜,被人稱為黃昏之舞,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來到鹽鄉,算是個人二度就業,選在教養院照顧身心障礙者,是一種對宿命的救贖,帶著虔誠向善的心態。剛到鹽鄉時,正好在手機觀賞大陸劇《蘇軾》,這位我最欣賞的北宋大文豪,從年少意氣風發,到宦海浮沉,屢遭奸人陷害,烏台詩案幾至喪命,仕途不順一貶再貶,但他樂觀、灑脫、積極、奮進的精神,中外古今無人能比。看了他的經歷再反觀自己的遭遇,簡直微不足道啊!我只是屆齡退休後,尚有點精力,繼續上班想多存點老本,沒想到來了鹽鄉之後,接連著碰到喪親之痛,首先是岳母,然後是慈母,她們都年事已高,最不忍的是內人,才滿六旬就被肺腺癌折磨至死,讓人不禁感慨這無常的人生,是何等悲愴。
 身在鹽鄉晝伏夜出,在工作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種修行。我年輕時雖然創業無成,回歸管理家族事業,還算是個主管階層,心性不免高傲,加上命格火旺,脾氣有些暴烈,從文化印刷業轉型養護服務業,原本在好友支持下,也都擔任高階主管,到了二度就業時做的是最基層的工作,但我自覺調適得還不錯,而且能隨時三省吾身,可是畢竟年紀大了,本身又有視障,所以工作表現不盡稱心。不過堪稱告慰的是,我在寫作上有著較好的成績。同時因為返回鹽分地帶,與神交甚久的作家和藝文人士都有互動,期待日後鹽分地帶文學風雲再起,尚有餘力參與,或略盡棉薄之力。
 晨光,夕陽,大地是人生健康三寶,這些是我現在隨手可得的,黃昏時走到附近田野,打赤腳在新翻的土地上漫步,看夕彩、看農夫犁田、農婦種蔥,春的原野充滿祥和的農耕樂。每天早晨旭日東昇,我迎向朝陽做體操或練明目功,希望視力不要再惡化。
 鹽鄉歲月多風雨,當我沉潛在如此曼妙的日子裡,內心是平靜的,而且充滿感恩,親朋好友無微不至的關懷,知心文友誠摯的鼓舞,都是快意生活的動力。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來到鹽鄉不覺已經五年,如今已成一個慈祥老人,是該裸退的時候了,接下來僅願珍惜餘生,做點自己想做的事,首先是將在鹽鄉的日子,發表過的文章整理出版,其次想籌辦仁愛長青關懷協會,繼續服務老人的志業,期能奉獻一己之力,則此生無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