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教育部日前宣布,綜合考慮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兩岸關係形勢之後,將暫停二0二0年陸生來台就讀。表面看來,只不過減少成千上萬的陸生來台就讀,其實對兩岸都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受疫情影響,台灣大專院校一0八學年度第二學期延後開學,但自二月底至三月初,各校都已開始正常上課;唯獨來台就讀的陸生自一月二十六日起就「暫緩來台」,至今不得其門而入。
根據教育部資料,一0八學年度上學期的陸生有八千三百五十三人,港澳生有一萬零六百七十七人。管制前抵台的陸生只有八百九十二人,占全部陸生百分之十一;港澳生抵台二千七百零五人,只占百分之二十五點三;加總起來,一萬九千零三十個陸港澳生中,無法返台繼續學業的占百分八十一;無法來台的陸生,當然希望台灣當局能放寬政策。
然而,按照大陸教育部的說法,「對於近來廣大陸生的強力要求,台灣當局仍漠然處之、無動於衷、聽之任之、無所作為…而台灣學校也沒有為陸生爭取應有的返校就讀權利,甚至試圖將陸生推出校園、推卸責任」。台灣教育部則強調,已從二月啟動安心就學措施,並請各大專院校考量個案特殊性,提供陸生開學選課、註冊繳費、修課方式、成績考核、請假休復學、輔導協助等彈性修業機制,全力協助陸生如期完成課業。
從這個角度看,大陸批評「台灣當局無動於衷、聽之任之、無所作為」,自然不盡公平,但安心就學方案能否讓滯留大陸的陸生安心就學?同樣也未必盡然,因為遠距教學有其侷限性。舉例來說,需要實驗室設備的科系、必須實際操作製作模型的科系、小班制或一對一指導的討論課、必須和同學一起完成的畢業展或畢業專題、必須親身參與的課程、需要實習或建教合作的科系,這些都很難透過線上課程搞定;何況即使是大班制、互動性低、不用實作的課程,在各校資源不同的狀況下,也不是所有課程都能遠距教學,效果更比現場差了很多。這對支出更多費用的陸生,顯然並不公平。
更重要的是,陸生至今始終無法入境,何時解禁?也一直沒有答案,以身分為禁止入境的標準,更有歧視之嫌。例如,台灣兩名大學生春節赴大陸旅遊,二月六日後,有我國身分證的學生,返台只要自主健康管理或居家檢疫十四天,而持大陸身分證的陸生,卻不能來台。試問,這是什麼邏輯?難道陸生就一定是帶病毒者嗎?
再說,三月後,大陸通報疫情基本上已控制,三十一個省市區,除湖北之外,其他新增多半是個位數、甚至掛零,且多半是境外移入,即便國人對以上通報數字有所疑慮,但反觀歐美國家即使已淪為疫情重災區,新增病例增加之快、死亡病例之多,恐怕早已超過中國大陸,然而從歐返台的學生,只要居家檢疫十四天。試問,這不是差別待遇,什麼才是差別待遇?
平心而論,台灣大專院校在國際排名方面雖不如若干大陸頂尖大學,但平均素質尚佳,學風自由,重視學生適性發展,更能培養學生創意;陸生在文化、生活、環境上,都不會水土不服,所以台灣大專院校一直是大陸學生的優先考慮之一,尤其傳播、資訊、財務金融、設計等領域,更為陸生青睞;而對深受少子化之苦的台灣大專院校,尤其是私立院校,陸生則是重要生源。如今大陸暫停陸生來台就讀,對兩岸顯然都有負面影響。而且這會不會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陸客會不會接著終止?ECFA會不會不再延續?在在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