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肇松(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二十年前今天的凌晨一時四十七分十二點六秒,台灣中部山區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三級的逆斷層型強烈地震,持續一0二秒的強震,讓全台灣都蒙受嚴重搖晃,導致房屋全倒四萬四千多間、半倒四萬一千餘間,造成全台兩千四百十五位同胞喪生(含失蹤),重傷一千四百多人;總計財物損失近三千億元。這是台灣一甲子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所有台灣人應永記不忘,並引之為天然的教訓而深思防範之。
反省不易,防範更難,有「詩經」為證。「詩經」采風,也紀錄天文現象及環境劇變,更詳述災變發生後,古人對統治階級救濟遲緩、體恤不足表達不滿的實情。《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就有關於地震山崩災害和人民不滿的深入描刻:「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山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強震之後,高山變成深谷,深谷變成高山,統治階級沒有大作為,人民卻無懲教之法,其奈之何。
平心而論,台灣天然災害多,人民多少具有防災意識,行政官員也不敢輕忽,一旦颱風來襲,立刻組成應變組織;萬一發生震災,朝野餐風露宿積極救賑的情景,也頗可動人;而媒體發達,如有救災不力的情事發生,民眾也不至於「胡憯莫懲」,缺乏監督管道。然而,災害救賑,急如星火,眾目睽睽之下,一般不敢輕忽;而災害預防,往往是積漸而至,需要身體力行、持之以恆,方能建功。只有三分鐘熱度的災害防範,是難以奏效的。
九二一大地震以來的二十年間,台灣各地發生不少大小地震,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其中以民國一0五年二月六日奪走一一六人生命的台南大地震最為嚴重,其主要傷亡是在倒塌的維冠大樓。台南地震距離九二一大地震十六年半,如果我們能記取九二一的悲痛教訓,對如何做好安家固園計劃多用心思,及早落實,其後不少的地震災害當可避免。
二十年的歲月不算短,對震災的防範確實能做不少事。首先,中央政府可結合地方政府,切實展開對各地住宅安全的大普查,其結果並應公開,打造追求住宅安全的社會共識。對土壤液化的問題,因其為地震危害的主要來源,要持續追蹤調查,並促進民眾瞭解,前陣子政府公布台灣土壤液化的分布狀況,引起社會震驚,但現在好像又船過水無痕,對防範震災是一種怠惰。此外,對台灣斷層帶和斷層活動的調查和研究,也應運用大數據資料加強進行。
其次,台灣屋齡偏老,也是地震侵襲時最引人擔心的危機。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屋齡逾三十年以上的老屋達六成以上,約有六十五萬戶。0二0六強震時,受創最重的台南市屋齡逾三十年的老屋也達百分之四十四,南北都充滿老屋,顯示城市的老化。以都市更新來改善都市機能,是維護住宅安全、防範地震危害的可行辦法,美、歐、日本及中國大陸城市都在做,但以台北市目前都更的速度,要一千餘年才能完成,等同宋朝太祖年間至今。二十年浪費了,政府加速推動立法,強化公權力推動都更,維護住宅安全,免受震災之害,迫在眉睫,不容再蹉跎誤事。
我們沒有再一個二十年可以浪費。大選加溫中的各總統候選人,對二十年來的安家固園規劃,不論名稱為何,總是強調親民化,行動卻是牛步化,究竟有何改善之道,俾保障民眾居家安全,有效防範震災,應視為大選重要課題,提出周全的災害防救及公共安全維護的政見,民眾應該用人力、設備、管理、任務及環境風險評估的「5M」理論,檢視其政見是否確實可行,再投下神聖一票,這也是對九二一大地震二十周年最深刻、務實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