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屏科大友善農法保護老鷹研究成果證實黑鳶也有候鳥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發表友善農法保護老鷹研究成果,呼籲農業生產跟環境生態間應取得平衡。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鳥類生態研究室,十八日舉行友善農法保護老鷹研究成果,該研究室從二0一0年起至今,已累計發現三十起黑鳶救傷或死亡案例,揭露因田間毒鳥滅鼠導致黑鳶的中毒危機;今年二月間在屏東一處茄子園因中毒獲救的黑鳶「小茄子」身上裝追蹤器,顯示野放後一路向北的「暴衝式飛行」,共已飛了一千六百公里在大陸溫洲落腳,首度證實台灣的黑鳶除了留鳥也存在候鳥族群,解答台灣鳥類學界多年來的猜測。
 帶領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的教授孫元勳表示,團隊成員透過研究發現猛禽的保育與農業有一些衝突,希望將專業的調查,讓農民能夠了解生態系中有許多野生動物也是能夠為農田服務的好夥伴,因此團隊開始宣導少用藥,透過「老鷹棲架」多保護的概念,讓更多猛禽回歸,不只保護棲地,也能讓牠們在更友善的田間繼續幫忙農民捕鼠。
 孫元勳指出,「小茄子」在今年二月被送往屏科大野保所進行救治,經獸醫師臨床研判為老鼠藥中毒,在緊急施打解毒劑並調養兩個多月後終於康復,四月二十七日野放後,首度證實台灣的黑鳶除了留鳥也存在候鳥族群,解答台灣鳥類學界多年來的猜測,給了學界一大驚喜,揭露候鳥黑鳶的完整遷徙路徑,也希望今年秋天能夠再度看到牠造訪台灣。。
 小茄子的故事點出黑鳶遭受毒害的高度危機,主因為劇毒農藥加保扶及老鼠藥,造成有腐食習性的黑鳶成了間接毒害的被害者,在短短數十年間全國各地族群快速減少僅剩不到二百隻,已瀕臨滅絕,在二0一七年禁用高濃度的加保扶農藥後,台灣黑鳶數量近年來已回升到七0九隻,顯示黑鳶的中毒威脅跟一九八0年代相比已有所減輕;孫元勳團隊也希望藉由小茄子的勵志事蹟,帶起國人更高度的保育意識,讓農業生產跟環境生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