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應疫情,高雄軟體園區內多個廠商研發許多「零接觸」的智慧醫療器材,市場性成效顯著。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二日以直播介紹的方式,行銷各廠商的研發成果,期透過提升能量、培育人才、拓展商機及鏈結資源等策略,成為智慧醫療防疫陣線生力軍,更進而帶動園區產業升級。
這場直播介紹中,包括昇雷科技的「非接觸式生理感測系統」,已用於高雄醫學大學的負壓隔離病房;美維科技研發的「智慧床墊」,則已應用於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及凱旋醫院;耀瑄科技公司的「肺部疾病預測系統」,已應用於成大醫院、「心跳猝停生死預警播報系統」及「呼吸器脫離各階段資料視覺」,則應用於奇美醫院;百旭科技公司的「疫情監控戰情表」,應用於統籌國軍醫院的軍醫局;而亞洲灣醫智庫及鴻海集團雲高科技更合作開發「人工智慧輔助影像判讀系統」。
加工處副處長劉繼傳指出,高軟園區內這些廠商的產品,包括遠距醫療、AI醫療等相關產品,許多已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此外,許多AIoT應用於如何讓醫護人員與患者在「零接觸」的情況下,又能精準、快速地判讀患者狀況,實是發展遠距醫療、精準醫療等智慧醫療的契機。
他說,積極打造高軟園區成為南臺灣智慧醫療產業的示範場域、拓展智慧醫療市場,加工處推出四大措施,包括跨部會及整合週邊學研能量;與南部二十六所大學校長平臺聯盟合作;推動智慧聯網創新實證示範應用,促成商機;以及導入科專計畫資源,申請政府補助資源,帶動園區整體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