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森林幸福華爾滋〉曬鄉愁

曬枕被是一種想念媽媽的溫暖儀式。
 文/攝影 李燕瓊
 雖然母親節已過,還是想念著媽媽,媽媽還在時,有陽光的日子,都是曬被日。
 德國的春天多陰雨,連續幾天春雨綿綿,終於放晴艷陽天了,趁先生散步去了,火速張牙舞爪地打開斜窗攤曬枕被;這是前幾年我偷偷摸摸的「小媳婦兒」的情境。
 爾今,先生喜歡上了豔陽曝曬後枕被的焦香味,大晴天時,居然主動曬起棉被來了,還說:陽光可以消毒殺菌。太好了,我終於「媳婦熬成婆」啦!
 革命成功,果然,堅持,還是必要的!
 初到德國,說每天都有驚喜(嚇)連連一點都不為過,很多我們(台灣人)習以為常或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在德國通通不OK,例如:台灣是隨時(不管白天或半夜)想洗衣服就洗,在德國起碼這三個時間點絕對不行的:下午一到三點,晚上八點以後,星期天一整天,原因是怕洗衣機太吵會吵到鄰居;還有,星期天不能打電話給朋友,除非特急事;再則是衣服、枕被絕對不能晾曬在鄰居可以看到的地方,我這曬被控都快哭了…。
 話說某年五月的某一天是德國的父親節(日期不固定,是復活節後40天),也是特假日,我就很假賢慧地要包辦一整天的家事,結果就被教育:德國的假日是不能做任何家事的,掃地、洗衣服也不行;那曬棉被呢?母湯,「那會被鄰居罵的,因為會侵害到他們的眼睛」,德國人是很重視人權(有權拒看不想看到的景物)和隱私的(衣服棉被不該被公開),德國的台灣朋友也覺得我真夠大膽,敢曬成那樣,簡直造反啦!
 我是真的從來沒看過德國人這樣曬過,難怪先生快抓狂,但我才不管哩!曬了再說;朋友說之前她在英國曬枕頭也被home mom很緊張地秒收下來,我和朋友有志一同贊成:不如我們開始帶領歐洲人養成曬枕被的習慣吧!
 所以,好久以後當看到對門鄰居也開始曬枕被時,還真有「德不孤必有鄰」的安慰。
 枕被都曬胖胖了,聞到老家南台灣濃醇的陽光味兒了,那味道更連結著媽媽家的味道(朋友感嘆離開南部娘家後就少有曬被子的機會了),那是童年最親切的記憶,最幸福的味道啊!這種幸福只有東方人才懂得享受的。
 先生聞著枕被說:這有台灣味,好舒服!是的,他終於懂了我的堅持。
 初始,我是真不懂西方人為何不能也不想曬東西,入境隨俗後慢慢了解德國人重視大環境的美觀和整齊,那是一種自重更尊重他人的貼心,而且「人民的守法是相互監督(但互信)出來的」,不同文化造就各異民風。所以,先生包容我的堅持,我則讓他慢慢體認我的堅持的立意和結果,接納彼此的不同意見,尤其疫情蔓延,醫生和專家多有所提醒和建議Vit D有助抗疫,他因此更相信了多曬太陽、外在大環境和體內環保的重要。
 面對無形無氣味的敵人,惶恐無益,心自在可以讓日子更自由一些:免於恐懼的自由,我更當是老天派給蒼生的錘鍊,我們無從迴避,那就承受且迎面挑戰,珍惜生命。
 喜歡詩人楊牧《星圖》詩集的這句:我想我在等待夏天。等待是必要的,是的,我們都在等待世事再次如常運行,世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