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十一份

633

2020年四月所拍活魚街

四十年前活魚街
文/攝影 邱傑
 山城九份名氣響叮噹,往南而行桃園龍潭境內的十一份比她還多了兩份,平常卻大都靜悄悄而無法和終年人潮如水的九份相提並論。
 其實十一份有十一份的美,是一種和九份大不相同的出塵離世之美。十一份可眺遠山連綿,親週邊茶園環抱,核心處是寬闊的大草坪,春來流蘇盛開如雪,堪稱桃園「巷仔內」家庭旅遊第一秘境。「到十一份吃活魚吧!」也曾經是多少饕客不辭路遠的一種饗往。
 熟門熟路的內行人及在地鄉親們對她才會直呼十一份,外地人則大多稱呼為「龍潭石管局」,由來是早年台灣興建石門水庫在這裡為工程人員興建宿舍,後來設立石門水庫管理局,又因附近的中山科學院引進大量外籍顧問,又在這裡建造許多外籍人士宿舍,兩種宿舍都是雅緻的花園平房,前者格局較小,有如中上官階居住的國軍眷舍,後者建成美式住宅,庭院相對寬闊,外觀有如美式社區因而又被暱稱美國村。兩座宿舍群的共同園區被經營得花木扶疏,綠地極其寬闊。這些年來外籍人士皆已撤離,石門水庫落成許久而石管局也已經改成經濟部水資源局,這個地方卻依然維持著一種出俗的清幽,而園區最膾炙各方的活魚街則似乎已經盛況不再。
 日前一個傍晚時分我和家人路過十一份,想起四十年前常由朋友、同事召引前來活魚街大啖活魚八吃、活魚十吃的往事,忽然好奇心起,當年那些經年座無虛席的店家如今可好?憑著記憶,決定前往當年最常光顧的一家活魚店,好奇的是GPS居然還真的把我們帶到了店子門前。一下車更簡直要驚呆了:四十年歲月流逝,這家老店不但還在,而且和當年幾乎沒有任何改變!這或許牽涉到建築物產權或建築法令規範,導致一小排街屋沒有改建增建,卻教我們有如闖入時光隧道重回數十年前的場景。
 所謂活魚八吃十吃,展現的是師傅的廚藝本事。客人進了店先在廚房裡的魚池選魚,魚種大致有草魚、大頭鰱、烏鰡等,每尾至少都是六台斤以上的魚,說是六斤以上的魚才肥美鮮甜,選好魚秤出重量收取基本價,再按每一種吃法另加料理費,同一條魚若只做成一道料理便只收一筆料理費用,做成六種八種則收六到八種料理費,十分公道。
 一般常見的料理方式是清蒸、豆瓣、糖醋、油炸等,魚頭則大多做為砂鍋魚頭。有些大廚師還真有辦法把一條魚做成十道以上,道道口味不同,令人歎為觀止。
 我們在店裡享用的是七斤草魚的六種吃法,另外還叫了幾道小菜,吃得齒頰生津,吃不完還打包,成了第二天的午餐,價美物廉物超所值太多。只惜店家外觀看來老舊簡陋,只適合我這種懷古客,進了店裡,字畫、陳設、桌椅幾乎與四十年前一個樣,這樣的古舊,除了老客人真難以想像還能有什麼對一般觀光客的吸引力。而教我們驚奇的,店裡依然客人滿座,顯示老主顧還真是不少。
 我拍了寥寥只剩幾家活魚店的小街區,回家翻箱倒櫃好不容易找到一張當年的照片,不能確定是多少年前所拍,四十年肯定跑不掉,兩相比對,果真時光凍凝,相差無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