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大陸若棄ECFA,南台灣首當其衝

美國視中國大陸為主要戰略對手,在大國角力下,蔡政府的親美路線,牽動大陸對台政策調整。圖為美國航空母艦尼米茲號在南海航行。(路透)
 丁仁方
 兩岸關係持續緊繃、僵持,美國視中國大陸為主要戰略對手;在大國角力下,蔡政府的親美路線,牽動了大陸對台政策的調整,研判大陸放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機率恐有六成,再加上台灣不是區域經貿合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產業可能遭受的衝擊已在眼前,而南台灣傳統產業將首當其衝。
 另一方面,國民黨歷經年初大選落敗、年中罷韓之後,從南台灣再起的契機如曇花一現,兩岸政策走向更引人關注。國民黨的全代會九月召開,如果迴避了憲法一中、不提國家統一目標,沒有了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必會出現震盪。

中國大陸 亦可選擇性不執行
 下半年的內外政經形勢,從重中之重的兩岸關係著眼,今年以來,針對ECFA一直存在是否在今年九月有十年屆期、終止的疑慮。經濟部國貿局在五月還發出「有關對ECFA終止謠言之說明」新聞稿,正式澄清ECFA條文並沒有十年到期規定,且鑑於兩岸產業在ECFA是互惠互利關係,我方不希望中國大陸片面停止執行ECFA,以持續雙方經貿合作關係。
 但是,中國大陸方面恐怕並非如此理解。中國大陸全國人大代表、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在五月二十五日就曾指出,ECFA得來不易,相信兩岸同胞都不希望看到這一重要成果得而復失。另,五月二十四日,大陸的台聯會副會長楊毅周也指出「大陸絕不輕易放棄ECFA」。
 大陸指標人物雖稱「不希望」或「不輕易」停止ECFA,換個角度看,就是還存在放棄的可能性。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在五月間就曾表示,ECFA只是框架條約,內有服貿、貨貿及爭端解決機制,不過,這些都未談妥並完成簽署,九月一到不用北京宣布,ECFA就會失效。依目前內外形勢觀察,研判大陸放棄ECFA的機率恐有六成,或有可能選擇性的不執行。

馬習會中大陸即以行動展現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中央社)
陸對台政經合一 戰略存變數
 主要觀察點與影響面如下:首先,大陸對台一直採取軟、硬兼施策略,在軍事、政治、外交是硬,經濟、文化是軟。馬英九政府時期推「先經後政」,大陸認為馬政府「只經不政」;蔡英文政府則是某種程度的「先政後經」,甚至可能「只政不經」。
 大陸的做法是「政經合一」,但在戰略存有變數。進一步言,大陸是否允許民進黨在政治上持續反「中」,卻在經濟上又賺大陸的錢呢?過去,大陸對台商的態度,至少是不要「挺獨」,現在會不會由內轉外,拿來對付民進黨政府?
 ECFA如果停擺,在政治面,對惡化中的兩岸關係必然是雪上加霜。蔡政府未來必然會更靠向美國,而代價就是軍備採購再加碼。同時,國民黨在敗選與罷韓後所提出的兩岸論述,對於憲法一中、九二共識的立場有沒有動搖,也可能對政局帶來更大震盪。
 從經濟面看,ECFA早收清單銷陸產品零關稅的優惠,每年七、八億美金,對大陸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對台灣傳統產業影響就很大。ECFA若停擺,首當其衝當然是零關稅優惠沒了,產品價格上漲,直接影響市場競爭力並導致出口減少,政府還要拿出一大筆錢來救助受衝擊的產業。
 根據國貿局統計,近三年我對中國大陸出口早收貨品減免關稅金額每年約八億至十億美元,每年占出口比例約百分之十一點三。依我方估算,自早收計畫實施以來至今年三月,累積減免關稅計六十八點零三億美元。

加入區域經貿合作 台無進展
 另外,近五年來,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比重都介於百分之四十至四十一點五,財政部日前公布的出口數據,今年六月對大陸出口更高達到百分之四十六點一。如此高比例的依存度,ECFA是否停擺,台灣絕不可等閒視之。
 再從產業與影響區域面看,ECFA若中止,輸陸貨物開始收稅,包括紡織、機械、石化、金屬、運輸工具、電機、農漁產品、染料、橡膠、輪胎、玻璃纖維等早收產品,而這些受到打擊的傳統產業多半都集中在南台灣。
 台灣的政經困境,還有對外爭取加入區域經貿合作體系,仍看不到突破性進展。包括了涵括全球貿易總額約百分之三十的RCEP,東協十加五國宣布將在今年底前簽約,台灣沒機會加入;另外,太平洋周邊十一國組成的CPTPP,台灣也尚未加入。
 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各主要國家目前都在積極尋求合作,為振興經濟預做準備,台灣卻陷在兩岸關係僵局中,自外於區域經貿合作體系,台灣所面對的內外嚴峻情勢,南台灣將會是重災區。

大陸洪汛等問題,將是影響今年下半年兩岸關係的因素。圖為日前鄱陽湖附近洪水氾濫情形。(路透)
下半年兩岸關係 恐將冷對抗
 另一個政治面聚焦點,是國民黨在接連年初敗選、年中罷韓後,南台灣的兩岸交流契機宛若曇花一現,國民黨不但失去了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原受惠於韓流衣尾效應(coattail effect)的雲林、嘉義、台中藍營執政縣市,二0二二年都會有連任的壓力;至於黨中央推動改造工程所提出的兩岸論述,影響就更大了。
 國民黨若為了選票、為了要接近年輕人,而迴避憲法一中,拋棄兩岸統一的目標,沒有了九二共識,除了兩岸關係勢將出現震盪,國民黨將脫離自己的支持群,深藍跑走、中間選票不會買單;最後,失去的會比得到的多。
 至於國民黨提出以中華民國名義爭取返回聯合國,要先認清國際只有一個中國主權,大陸對於國家主權內外有別,對外是一個中國,對內是九二共識,但無論對內或對外,都不可能出現兩個主權或雙重承認的論述。我方講「各表」,大陸不可能接受,但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馬習會」就已經以行動展現了。
 下半年,兩岸關係應該還是冷對抗,局部性的軍事行動機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疫情仍然嚴峻,「中」印邊境衝突、美「中」對抗的同時,大陸還有洪汛;川普也會顧慮「中國因素」介入美國大選的高風險。美「中」目前是鬥而不破,一動手就是破了,牽涉不只是眼前的衝突,而是長期戰略的改變,變數太大。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所教授、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