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軒竹
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球,截至二十六日,全球病例超過一千五百九十萬例,近六十四萬人死亡。各國在防疫優先下急於振興經濟,由美國發動的量化寬鬆(QE),聯準會無限印鈔、政府舉債花錢的「無限QE」帶動下,主要國家也都跟進大幅提高貨幣供給。
「貨幣洪水」襲捲全球,為了是要帶動投資及消費,期待發揮振興經濟的作用,但「無限QE」卻是一刀多刃,除了直接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加劇外,還有拉大貧富差距、資產泡沫化的問題,最後可能衍生社會動盪的嚴重後果。目前看來,這個趨勢似乎難已回頭了。
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預估,今年全球貿易量將下降百分之二十,國際貨幣基金(IMF)六月底也大砍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至負的百分之四點九。美國操作無限量、無期限的「無限QE」,主要國家央行也跟進紛紛下猛藥、大撒幣,多國股市熱錢滾滾、指數飆高,其實,這些資產數字的「榮景」,反映的只是資金行情,並非實質經濟。
資金湧入資產市場 富者愈富
回顧二0一一年美國紐約「占領華爾街運動」,二0一八年的法國「黃背心運動」,乃至於今年五月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在美國所掀起的街頭抗爭等,這些風暴的背後,都與貧富差距拉大有密切關係。眼下,疫情下產生的「無限QE」,可預見未來的政經發展會有四個現象:
第一,資金大量湧入金融資產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富人手中,並沒有進入勞工的口袋,但物價持續上升,蠶食個人儲蓄及購買力,導致富者愈富、窮人愈窮,年輕人受害尤深。第二,民主政體下一人一票,貧富差距帶來的經濟不穩定與社會對立,促使民粹抬頭機率大增,近年來,排外右翼政黨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崛起,就是明顯徵兆。
第三,疫情造成航空業衰退、網路科技加速興起,但疫情的後續發展仍是未知數,疫苗何時問世?何時能普及?都還充滿了變數,消費形態已經變化,不可能恢復到疫前原貌。第四,目前對於經濟的觀察指標GDP,仍在強調擴大採購、刺激消費與資金流動,背後挾帶了耗能、浪費、全球暖化等環境破壞問題,並未因疫情得到反思,反而在「無限QE」操作下持續惡化。
李克強提六保 點到大陸關鍵
再從亞洲地緣政經形勢觀察,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也各有自己的挑戰。經濟學家出身的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五月的人大中不提GDP量化指標,但強調和經濟復甦有直接關係的「六保」,甚至提出「地攤經濟」之說,其實,已一定程度的點到了大陸經濟發展的關鍵。
美國在十一月大選的壓力下,目前的反中態度,必然衝擊中國大陸的國際地位,對人民幣也不利;再加上大陸多省發生洪澇、美中持續軍事較勁、地緣政治的衝突等,大陸身處內憂外患,現在可說是情勢最緊繃的時候了。
但是,展望中國大陸經濟前景,其實不必悲觀。除了大陸擁有自己一套計畫經濟的運作機制外,主要關鍵在內需市場大,還有人口紅利。只要外部因素不出大問題,即使跌倒了,還有能力再站起來,大陸還是具備未來發展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潛力。
國際產業鏈雖出現「區域製造」、「短鏈化」的說法,東南亞、印度、南美可能扮演更重要角色,但中國大陸依舊是各國爭取商機的主要市場。從長期來看,大陸內需市場穩固與否,是內外經濟發展與人民幣走勢的關鍵。
香港國際金融重鎮 難以撼動
亞洲另一個關注焦點是香港。「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美、英雖然都有一些反制作為,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是否因此受到影響?目前看來,但還不致看衰香港。理由有二:其一,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除了英國過去打下的基礎與人才、資金及沒有外匯管制之外,大陸持續的讓香港作為外資進入大陸的重要門戶,也非常重要。其二,「港區國安法」施行,若干在港的企業、金融人才、資金或有可能出走,但都不足以撼動香港繼續做為國際、大陸重要金融重鎮的地位。
關鍵取決於北京。只要北京挺港,大陸人才濟濟,有足夠的高階國際金融人才可以隨時填補香港的人才缺口;再看近期港股不跌反漲,還掀起了一波陸資企業回港掛牌熱潮,包括電商龍頭阿里巴巴、網易和京東,就帶動了大筆的資金湧入港股。換言之,只要北京挺港,就有能力提供必要的人才、資金,只要外國繼續覬覦中國大陸市場,香港還是能維持舉足輕重的金融重鎮地位。
至於台灣,最亮眼的是防疫控制得很好,真都要給予高度肯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台幣走勢強,成了「亞洲最強貨幣」,這就並沒什麼好高興的了,因為台灣出口占整體GDP比重達六成以上,出口是台灣的經濟命脈,現在匯率這麼高,對出口經濟的衝擊很大。
大企業都有自己的避險方法,我們不必擔心,但台灣百分之九十七都是中小企業,也雇用了最多的就業人口,中小企業如果挺不住,裁員、放無薪假等,都將對廣大民生帶來衝擊。
加大資金流動 埋下通膨隱憂
另一方面,根據行政院五月公開的「一兆護台灣」資料,政府因應疫情的防治及紓困振興財源達一點零五兆元,包括特別預算二千一百億、移緩濟急及基金再加碼一千四百億、本國銀行紓困貸款額度七千億。另在七月二十三日行政院又再加碼通過「紓困三‧0」第二次追加特別預算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防疫、紓困及振興措施」是我們政府當前施政第一優先,但加大了資金流動的力度,卻也埋下通膨的隱憂。下修GDP、股市衝高又如何呢?我們必須提醒政府,放任熱錢進來,拉升股匯市,政府樂見,但實質上卻是受傷害;台灣同樣迴避不了貧富差距拉大帶來的社會動盪,當中小企業撐不住的時候,影響的可是廣大的民生。
(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暨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EMBA/AMBA執行長林軒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