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日前發表《越山臨海記─台2甲陽金公路》新書,並舉辦相關檔案展覽;新書為目前最完備闡述台2甲陽金公路闢建由來,日美台的文化特色都在這條路上展現,沿途地景、人文歷史變遷之著作,透過文獻和口述資料,仔細介紹過往迄今的商家、建物、人物風景與故事。
陽金公路的開發史,與台灣本島其他公路的闢建有著很大的差異。它是早年先民為了民生運補需求,透過人力所走出的道路。滿清時期,陽明山區的採硫業開始發達,使用這條道路來開採硫磺的人口增加;而漁民亦利用這條古道,擔著魚貨翻山越嶺,故有「魚路」之稱。
陽金公路在採硫者與漁民之後,依序走入日軍、國軍及美軍的足印,不同時代的步伐一起踩踏出陽金公路現今的模樣。在台灣,沒有一條公路像台2甲陽金公路這麼深具國際觀瞻性,日美台的文化特色都在這條路上展現。
在公路總局管轄的台灣道路中,很少有類似「台2甲」公路如此豐富又特殊的案例,從最繁華的都會街衢,進入僻靜且充滿自然生態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再到北海岸遼闊的碧海藍天,都市、山林、海洋,一條公路全收覽。
第一區養護工程處自民國三十五年成立,便開始執行陽金公路的養護工作,沿途留下許多特色工程,包括中山樓百壽橋、香山橋,山仔后美軍眷舍道路,巴拉卡公路養護等;尤其陽基公路竣工紀念碑(民國四十七年)與兵工建設紀念碑(民國四十一年),更是台灣罕見之築路見證。
《越山臨海記─台2甲陽金公路》不僅是公路的開拓史,也是一部沿線居民的生活史,書內所呈現出的過往資料、耆老訪談,養護路線的歷史、前輩們篳路藍縷的辛勞與奉獻,將過去的種種更迭,流傳下去。希望透過本書的梳理,邀大眾一同來漫步陽金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