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安會最終調查報告出爐 南方澳斷橋肇因鋼索鏽蝕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昨日公布「南方澳大橋斷裂重大公路事故」最終調查報告,運安會公路調查組召集人葉名山(圖)展示錨頭損害資料。 (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運安會二十五日發布南方澳大橋斷裂重大公路事故最終調查報告,事故主因除鋼索鏽蝕承載力不足,還有管理不當、檢測方式不完備,事故前三年多都未檢測,另也發現主管機關對橋梁檢測、養護規範不足等十二項風險。
 南方澳大橋於一0八年十月一日橋面斷裂崩塌,造成六名船員罹難,十三人受傷事故。經過七個月的調查,運安會表示,事故可能肇因有關之調查發現四項,包括鋼索鏽蝕承載力不足,加上管理不當,檢測方式不完備,事故前三年多都未檢測。
 另與風險有關之調查發現十二項,其他調查發現十四項,並列出六項運輸安全改善建議,分別致各橋梁主管機關一項、致交通部二項、致宜蘭縣政府二項、致亞新工程顧問公司一項。
 運安會表示,南方澳大橋位於漁港出海口,屬重鹽害、高濕度區域,於使用多年後,吊索系統防水設施逐漸劣化,造成鋼絞線嚴重銹蝕,致使事故發生前陸續銹斷,吊索有效殘餘截面積僅剩約二成七,當中油油罐車行經大橋,吊索因無法承受負載而斷裂,同時,橋面大梁鋼構應力隨著吊索破壞數目之增加而逐漸上升,當吊索全數破壞時,橋面大梁鋼構已產生顯著破壞,導致大橋斷裂崩塌。
 同時,南方澳大橋為雙叉式單拱設計之特殊性橋梁,應依該橋結構力學行為及構件特殊性,定期執行特殊性橋梁檢測,較能掌握橋梁結構之健全度。但事故發生前,特殊性橋梁檢測方式及規範指引不完備且未落實執行,事故前三年七個月間未有任何橋梁檢測作業。
  運安會也建議交通部,盡速依照「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要點」,辦理橋梁檢測、維修、補強、資料建置與開放等橋梁維護管理工作,並確實執行督導及考核。訂定轄管特殊性橋梁維護管理作業計畫,並建立橋梁檢測人員資格評鑑機制,以確保橋梁檢測作業能有效執行。並盤點所屬單位轄下所有橋梁,納管未歸類於公路系統之橋梁並建立養護機制。
對於報告結果出爐,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盼利用這次危機,徹底體檢全國橋梁。宜蘭縣政府表示,對於南方澳新的大橋已經動工,盼能如期在事發後三年內完工,讓當地往來交通不打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