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是台灣古城代表,生活中豐富的傳統糕餅,源自於祭祀文化和民間信仰,不同的糕餅除了鹹甜,口味多元外,許多糕點富涵府城人的信仰及自然節氣,更呼應祭儀儀式,閒暇時,可以準備滿滿一桌的糕點,沏一壺茶,來一場「台南糕餅歲時記」,呼朋引伴,大家作夥來呷餅。
台南糕點豐富,這些傳統食物也反映人在生命禮儀、宗教祭儀上的傳統味,如酬神用的雲片五牲、滿月用的紅圓、農曆過年祭天祭祖的紅龜粿、農曆三月十九日祭拜太陽公的九豬十六羊;並有做月子椪餅與米糕栫等;不同節日的應景糕點,每品嘗一口,就體驗到台南獨特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滋味,滿口的糕點香,也構築成台南特有的生活方式。
走在台南街頭,仍可看見這些製作傳統糕點的餅鋪,矗立在街頭各處,猶如傳承使命般,老師傅仍在廚房,隨著炊煙裊裊、揉製著麵糰,親手製作這些深具府城代表性的糕點;漫步走訪街頭,如「連得堂」、「新裕珍」、「永合香」、「天心軒」、「寶來香」、「舊來發」、「舊永瑞珍」、「舊振南」等,聞著甜甜的糕點香,讓人心頭也不禁暖了起來。
除了味覺饗宴,也可以用聽的來滿足耳朵。《臺南府城餅舖誌》作者張耘書,穿梭大街小巷,循著餅香探訪餅鋪,老店老滋味,聽其箇中故事,嘴巴和心裡,各自咀嚼餅香和動人韻味;糕餅香從囝仔呱呱落地的滿月、度晬(週歲)、做十六歲、文定、嫁娶、壽誕、喪禮等生命禮俗,乃至於歲時節慶、祭祀活動,糕餅被賦予各自意涵和盛意;有空時,不妨嘗一口餅香,閒暇時,不妨走訪老餅舖,一起來細細品味府城餅鋪人情味。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