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趕在年底之前,長頸鹿「小麥」的第二胎寶寶於廿七日早上八點四十六分來到人間,母女均安,讓台北市立動物園二0二0年動物嬰兒潮再增添一筆喜訊。
經過十四個月的漫長等待,台北市立動物園非洲動物區的長頸鹿「小麥」,終於在廿七日早上順利誕下一隻雌性的小寶寶。這次是「小麥」第二次生產;長頸鹿的保育員在廿七日清晨觀察到「小麥」開始出現產兆,七點十一分時能看到胎兒的前蹄,到了八點卅分左右胎兒頭部和前腿已經順利脫離產道。根據過去的經驗,長頸鹿媽媽在生產時,只要見到胎兒的頭部和前腿時,就有六到七成的把握可以順產,加上「小麥」這次是第二次生產,過程比照養團隊預期的更快速,胎兒在八點四十六分就完全產出。
寶寶一落地,媽媽「小麥」便立即上前去協助將胎衣咬開,並不斷地舔舐新生寶寶的頭部,為她清理鼻端的黏液,保持呼吸道暢通;從寶寶出生後,獸醫師和保育員便一直守在外圍觀察,直到寶寶在九點五十五分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站立,並在媽媽的引導下,十一點廿七分順利吮乳,大家這時才鬆了一口氣。
新生的長頸鹿妹妹遺傳到媽媽「小麥」高挑的身型,一出生體重就重達七十九點六公斤,比哥哥「麥照」出生時的七十二公斤還重。媽媽「小麥」的母性很強,將新生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不過考量目前北台灣氣溫偏低,會暫時讓媽媽和寶寶留在室內保暖,預計最快明年農曆年前後,長頸鹿「小麥」和新生寶寶就可以和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