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已有上百年歷史,台南鹽分地帶深具代表性的民俗儀式,為讓更多人了解,張淑賢詳細爬梳苓仔寮送火王習俗的悠長歷史及整體祭儀過程和水符及黑龜粿在儀式中所代表的特殊意涵,展現因地制宜的地區特色。張淑賢表示,自己雖非在地人,然接觸相關文化中深感傳承重要,希望透過書寫,讓火文化永流傳。
文化局日前出版大台南文化資產叢書,其中《將軍苓仔寮保濟宮冬至送火王》由張淑賢書寫,先前因參與將軍區公所社造工作接觸到保濟宮冬至送火王這項市定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對於每當送火王時,全庄總動員,展現地方對傳統文化認同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讓她大為感動,更體認到這項長達一百三十餘年歷史的活動,如何牽引和帶動地方。
張淑賢曾任雜誌編輯,返回台南故鄉後,多次投入社區研究和學校繪本教育,深感所學不足,進入南大攻讀碩士,對台南在地文化更是深感著迷,論文選擇研究道家文化,而道家主持送火王儀式,更成為她論文研究題材,為深入了解,她花費許多心力進行田調、紀錄、演講甚至開設工作坊,投入的時間和心力,苓仔寮幾乎就是她的第二故鄉。
張淑賢說,書寫內容除介紹在地民俗的重要性,也融入自己蹲點觀察心得,希望透過不同管道說故事方式,讓這項文化意涵更廣為人知,並透過出版專書,讓更多人加入守護文化資產行列,讓火文化永世流傳。
(記者林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