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志成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一月二十日在國會大廈前發表就職演說,但兩週之前的同一地點,才發生震驚世界的國會侵入事件。拜登就職演說的關鍵字是「團結」,對內希望化解對立,對外期盼美國重新扮演世界領導者角色。世人都在觀察,拜登新人新政,能否為美國的內外形勢帶來新契機。
拜登上任後,已簽署了一系列的行政命令,從氣候、種族、移民、城鄉差異、性別到疫情名稱等,諸多川普政府時代的政策正在改弦易轍。拜登從價值觀出發,明顯的否定了川普重利益、可量化路線。
對陸政經分離 強調戰略耐心
但拜登並非不重利益。防疫與經濟息息相關,拜登從價值觀出發呼籲團結,美國現已推出一點九兆美元的援助紓困計畫,希望短期內能帶動美國經濟,這必然會牽涉到美國的對中關係。
拜登政府強調美國與中國大陸存在激烈競爭、是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但要以「戰略耐心」(strategic patience)處理美中關係。拜登政府會採取政經分離,在人權、民主、政治、外交上,對中方不會視而不見、不會不防堵、不對抗;但為了救美國經濟,短期內可能與中國大陸合作,又同步修復與盟國關係,要在戰略上採取多邊做法來與中國大陸交手。
拜登重新部署對中關係,北京已有準備並持續測試拜登的底線。可以從三方面來觀察:首先,大陸軍機近來頻頻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美方除了呼籲大陸停止對台施壓外,還出動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以具體行動給予中方明確訊號。
其次,拜登的國安核心幕僚,包括國務卿布林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康貝爾,在安全、政治、外交上的相關談話,對中國大陸都採取保持警戒的態度。
相對的,習近平在一月二十五日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則是強調「互利共贏」、摒棄意識形態偏見、不要「新冷戰」、「小圈子」,不要動不動就搞脫鉤、斷供、制裁。
美提中國威脅 陸籲管控分歧
日前,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針對布林肯於聽證會提及的中國威脅論,回應強調美中應該要「聚焦合作,控管分歧」,以及致力於與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等。
第三,北京正試探並欲框限拜登的多邊路線。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大陸完成東協十加五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簽署,去年的十二月三十日,又完成與歐盟的十七加一《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頗有破解美國新政府欲採行多邊主義抗中的意味。
但值得注意的是,依照中歐投資協定內容,中方同意為歐盟企業開放金融、製造業和資訊服務、房地產的市場准入,規範國營事業補貼措施透明化,甚至在強迫技術移轉上也有重大讓步。
中方的用意在箝制美國的經濟圍堵,但美國在美中貿易談判上也會有「比照辦理」的可能。可預期,美中貿易談判未來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大陸持續藉由龐大的市場規模,透過經濟操作手段欲達到政治目的;而美中經貿未來雖有較大的合作機會,但在外交、政治、人權等議題上,新疆、西藏、香港、台灣將會是四個主要衝突點。
大陸繼港區國安法頒布實施後,基本上已處理了疆、藏、港三區,最後就剩下台灣。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前後任總統各不同利益考量,但台灣也不必太擔憂。主要著眼以下三方面:
體制差異 台灣和美國站同邊
一來,美國雖有《台灣保證法》,拜登不一定延續川普的做法,也不必然繼續大量軍售台灣;但新任國務卿布林肯已強調,美中的差異在人權、科技、政治治理,美國的體制透明、問責,是科技民主國家(techno-democracies);大陸體制雖凸顯效率,但意識形態明顯,是科技專制國家(techno-autocracies)。美中在體制與價值觀的差異大,台灣目前站科技民主這一邊,可與美國合作,成為價值、道德、科技民主的示範點。
再者,北京衡酌美國民主開放體制,政黨為選票、公司為私利,國力只會愈漸衰退;相對的,中國大陸自認有制度優勢,私人企業利益不能大於國家利益,國力只會愈形強大。但事實並不盡然如中方所判斷。
美中貿易戰打下來,確實傷到了大陸經濟發展,不但科技產業受到打擊、GDP下降,才發覺過去處理對美、對外關係過於自信,且換到的是美國朝野高度共識下通過的許多友台法案。
其三,中方的「戰狼外交」,讓所謂大國崛起「韜光養晦」的說詞被識破,不但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合計五百位美國政治菁英,幾乎一致性認為中國大陸是美國的威脅,許多國家對中國大陸已有警惕。
兩岸關係 美陸未到攤牌時刻
對中國大陸而言,預期在新的這一年,為避免國際反華勢力的結合,對外關係的戰術作為應該也會有所修飾,讓緊繃的中美關係得以緩和。綜觀美中戰略競爭新形勢,兩岸關係仍將取決於美中關係。台海現況與未來可能發展的觀察有二:
一、從北京立場看,美國在政治上圍堵中國大陸的形勢已經很清楚,但對台若急於促統,反而會加速美台合作;相對的,美中關係若能緩和,兩岸關係才比較有操作空間,而美國對中政策基於風險控管,必要時會壓制台灣,台灣也就會有談判壓力。
中方現在放軟形象,強調不衝突、不對抗、互利共贏,這是面對拜登新政府的起手式,也反映出北京認為在兩岸關係治理上,目前還不到攤牌時刻。
二、對台灣而言,在美中關係的大架構下,台灣可作為的空間有限;而且,對如何處理美中台關係,還存在兩條路線的分歧困境。
一方認為,兩岸關係的核心是安全,唯有美國與中國大陸和好、兩岸和好,台海才有和平;但另一方認為,唯有加強台美關係、深化合作,大陸才不敢輕易對台動武,但北京眼中,這卻是在「倚美謀獨」。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蒙志成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