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飽讀食書 嘗文學佳餚百味

台文館在周邊矮牆推出「飽讀食書—台灣珍味文學展」,讓你可以邊走邊欣賞。

台文館台灣珍味文學展 透過字句咀嚼作家筆下夢幻滋味

圖與文/記者林雪娟

吃飯也能成為文學?別懷疑,許多文學家其實在文章中,將美食列入,近期走訪台灣文學館外圍,是否有邊走邊餓之感?台文館在周邊牆上,推出「飽讀食書—台灣珍味文學展」並製作成小冊子,就讓我們跟著文學館所準備的十一套套餐,一起跟著文學家,飽餐一頓吧!

展覽總策劃、館長蘇碩斌表示,文學「嘗」在生活裡,日常再熟悉不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因為文學,更能風味百變。台灣擁有繽紛多元的飲食文化,融合文字意境,更能迸出味蕾全新體驗,小吃、主食、點心、飲品,道道經典套餐,作家們都不藏私,透過字句,捕捉記憶中的夢幻滋味。台文館的十一套套餐,內含三十三道文學佳餚,歡迎讀者用心咀嚼作家筆下的特殊韻味和豐富口感,將美味入口即化,讓文字的尾韻令你齒頰留香,飽嘗酸甜苦辣鹹澀腥沖的感官刺激。

 

葉石濤形容菜粽的糯米和花生米蒸得黏軟、恰到好處,有入口即化感覺;看完這段文字,讓人忍不住想飛奔至攤子上,大快朵頤一番。

十一套套餐 含卅三道美食

  •  高效率套餐:推薦的是葉石濤《展望臺灣文學》中的〈吃菜粽〉、劉強生的《情人上菜》中的〈何必回味〉的速食麵及胡民祥《茉里鄉紀事》中的〈糖蔥及枝仔冰〉。台文館說,享用美食之餘,讓「吃」成為效率第一。
  •  痛風套餐:推薦的是焦桐《臺灣味道》中的〈蚵仔煎〉、林資詮收錄在日治《全臺詩》中的〈蟹之三〉。台文館說,蚵仔和螃蟹容易痛風?吼,先吃了再說。
  •  原動力套餐:夏曼˙藍波安《航海家的臉》中的〈達悟族吃魚的文化〉、沙力浪˙達凱斯茀萊藍《我在圖書館找一本酒》的〈我在圖書館找一本酒〉小米酒、里慕伊˙阿紀《山櫻花的故鄉》中的〈探病〉山羌醃肉。台文館說,原住民料理包山包天上飛、水裡游、陸上走,取自大地精華濃縮。
  •  螞蟻人套餐:許炯軒《詩報》第三十八號〈角黍〉中的甜粽、張芳慈《臺灣客家文學選集1》的〈甜粄味〉、王竹修《全臺詩》第二十二冊的〈白葉蔗之一〉的白甘蔗汁。台文館說,田滋滋,你儂我儂,甜蜜蜜難分難捨。
菜燕是台灣人夏日午後的傳統涼品點心,作家王浩一形容其爽脆彈牙、沁涼爽滑。
  •  天鵝灑鹽套餐:李喬《晚晴》的〈鹹菜婆〉、蕭平治《阿爸e鹿角薰吹》的〈菜豆仔糜〉、宇文正《微鹽年代˙微糖年代》的〈他說的˙關於愛〉的鹹冰棒。台文館說,鹹中帶甘,展現恰到好處的好滋味。
  •  水中游套餐:毛士釗《全臺詩》第五冊的〈魚皮五律〉、凌煙《舌尖上的人生廚房》的〈烏魚米粉和白鯧米粉〉、王浩一《旅食小鎮:帶雙筷子,在臺灣漫行漫食(下冊)》的〈嘉義˙朴子〉介紹菜燕(海燕窩)。
  •  浴火重生套餐:亞榮隆˙撒可努《山豬˙飛鼠˙撒可努3:外公的海》的〈外公的海〉介紹鍋巴、方梓《采采卷耳》的〈歷史的味道〉的菜尾、何木火《亞季詩集》的〈汽水〉。
許多作家以文字記錄飛魚的美味,不只停留在表面的美味,更鑽進人們的生活文化。
  •  歪國人會驚套餐:李逢時《全臺詩》第九冊的〈皮蛋〉、朱國珍焦桐《2016臺灣飲食文選》的〈廚房的八字〉的油燜苦瓜、辛永清《府城的美味時光:臺南安閑園的飯桌》的〈血液料理知多少?〉介紹大腸糯米。
  •  流口水套餐:李敏勇《2015臺灣飲食文選》的〈清明之憶,潤餅之味〉、彭小妍《純真年代》的〈細妹仔〉的金桔醬排骨、王炳南《全臺詩》第四十五冊的〈仙草冰〉。
常民小吃蘿蔔糕,也是許多作家書寫的題材。
  •  順天應時套餐:傅錫祺《全臺詩》第二十一冊〈年糕之二〉的蘿蔔糕、林知義《全臺詩》第四十一冊〈中秋竹枝詞之三〉的月餅、林緝熙《全臺詩》第四十七冊〈辛卯秋冬雜詩之二〉的吃鴨進補、許柱珠《全臺詩》第五十一冊〈紅酒〉之紅露酒。
  •  慢慢來套餐:米果《一個人的粗茶淡飯》的〈湯頭是熬煮的心意不是化學添加的魔術〉、張曼娟《黃魚聽雷》的〈一片薄薄的冬瓜〉之冬瓜盅、白靈《昨日之肉:金門馬祖綠島及其他》的〈金門高粱〉。


台文館表示,這些美食都被文學家以文字記錄,在餵飽肚子之餘,何不去圖書館借書,也讓自己的心靈飽讀食書,不然,就走訪台文館周邊,讓美食文字餵飽您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