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5/17開展

(左起)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榮譽理事長蔡寬裕、理事長陳中統、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朱砡瑩、國家人權博物館長陳俊宏、文化部次長李靜慧、策展人高俊宏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主任王寶萱合影。     (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將於五月十七日,推出二0二一綠島人權藝術季「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藉由當代藝術創作方式,表述以「監禁」與「離散」兩個主題,來對照不同時代的生命處境。

國家人權博物館以當代藝術方式舉辦綠島人權藝術季已邁入第三年,本屆藝術季共邀請十九組國內外藝術家,包括十六組國內藝術家,合計共展出二十二件國內外以人權議題為起點的當代藝術作品。

文化部次長李靜慧表示,國家人權博物館除致力於將人權侵害的歷史發掘、保存下來,也在三年前提出了藉由藝術媒介轉化的方式,把過去痛苦的教訓,轉換成對自身歷史的諒解,對未來孩子與國人、甚至國際社會對人權的思考。是前輩們用自己的生命、青春、自由所寫下的人權教育課程,「希望能夠推薦給社會大眾,綠島不再只是觀景的地方,更是理解我們自己、理解這塊土地的教室。」

李靜慧說,綠島作為一個事件的發生地,今年人權藝術季主題將以「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為主題,看到主題意象時,因為「這面鏡子曾經映照各位前輩在綠島極為辛苦的歷程,而站在這個鏡子前面,想展現怎樣的面容?或者孩子到了綠島,站在這個鏡子前會看到什麼?除了會看到自己,他們還會看到歷史鏡子上出現什麼事情?」

本次藝術季從「監禁」與「離散」的概念出發,運用文獻研究、實地踏查、影像製造、文字書寫、藝術行動等多樣化創作方式,以藝術為路、以島為鏡,將綠島曾經的歷史照向今日的離散與人權議題。本次藝術季也特別規劃兩個部分,「再次述說」從綠島「再叛亂」案出發、「藝術現場」則是由北藝大的年輕創作者做駐村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