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藝術賞玩專刊〉傳世青花之美〜我的白地藍花歲月

蒐藏.撰述.照片:蔡正義醫師

·美上美整型診所院長
·台南市文物協會榮譽理事長

清代龔軾在《景德鎮陶歌》詩中稱讚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被人們廣為傳誦。景德鎮所產青花瓷器,落筆簡潔,偏有不動聲色之奢華與一種散落空靈的凝重,因此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來形容它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正是濃濃中國風與東方文化的展現。

清康熙 青花山水紋盤

本人執業從事醫學美容五十年,暇餘喜好蒐藏欣賞古今中外骨董文物字畫等藝術,深感從蒐藏中獲得的精神暢懷、生活樂趣與生命體會,都不是金錢得失所能度量的。尤以旅居泰國期間,蒐獲一批中國明清朝代產製的青花瓷器、茶具,備覺珍貴,希望藉此園地與同好、朋友及社會大眾分享共賞及交流,彼此獲得喜悅與成長,讓珍藏的文物發揮最大效益。

絕美青花瓷 中華民族審美的代表

集豔麗、素雅於一身,但體現在一件件器皿上,卻顯得無比沈靜、和諧與相融之美的青花瓷,是我個人最喜歡、熱衷的收藏之一。青花瓷是起源於中國、遍行世界的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它是中國工藝的驕傲,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歷經唐、宋、元、明、清,幾百年裡歷經歲月滄桑的洗禮,獨占光華。平凡的泥土,經過幾十道複雜的工序,最終成就了青花古樸典雅的獨特風采。

(左圖)清雍正 粉彩開光人物六角瓶合 (右圖)清乾隆 粉彩雙獅耳盤口瓶

青花瓷在同好間簡稱「青花(blue-and-white)」。青花裝飾工藝即以清新明靚,質樸大方為亮點,不僅是歐洲工業化之前影響全世界最廣的瓷器,還被視為中華民族審美理念的代表。收藏界有句話說:「瓷器之絕美,在於青花;青花之艷麗,當屬清三代瓷器。」眾所周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在工藝技術和產量上都達到了歷史的高峰。不僅景德鎮官窯持續代表了中國瓷器的品質,許多民窯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我特別精選個人珍藏中,明清時代至民初百年以上青花茶具及蓋杯茶具組、青花題詩蓋杯對、粉彩雙獅耳盤口瓶、青花僧帽龍紋壺、青花撇口淺盌、青花纏枝番蓮紋魚缸、青花山水人物紋口瓶等多件,於此與同好共賞怡情,沈緬於古文物遐思中而心曠神怡。

特舉其中三件試析就教,(圖一)康熙年製青花山水紋盤,其敞口淺腹、盤心繪青花山水紋,畫工流暢,構圖極具巧思,饒富意境。(圖二)雍正年製天青釉粉彩開光人物六角瓶,端正的瓶型,兩面開光以粉彩勾勒吉祥人物,整體實樸典雅。(圖三)乾隆年製粉彩雙獅耳盤口瓶,圈足、鼓腹、削肩、長頸、口沿外翻、頸處飾對獅,模樣逗趣,器身飾博古紋、花卉紋,顯得熱鬧喜慶。

青花纏枝蓮紋杯蓋組
13道工序  製燒出匠人的倔強與堅持

我們喜愛古文物就在於賞味其年代與技藝沈澱出來的美感。青花瓷瓷器製作,是傳統陶瓷製作成形工藝中的一類。它的製作是依靠陶車進行手工拉坯製成粗形,然後利用陶范來規整形成製作,以中國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暈染,營造出一個花草相親、葉石相依、美人撫琴、棲鶴游鳳、高人對弈、牧童弄笛的詩意世界,即使不說話,人們也能讀懂她。

因此,每一個瓶壺、杯具,從揉泥到燒造完成,經歷十幾道工序、數十個技術關鍵點,都出自一系列藝人經年累月的手藝,都經歷一筆一劃的精心繪製,即使有相似的內容也都各具獨特的生命。

根據實地的參訪觀摩與講解記錄,可以領略出在青花瓷製作全工藝中,製燒匠人的倔強與堅持。其製作過程大致如下:1、揉泥:排空泥料中的氣泡2、做坯:依景德鎮傳統圓器做坯3、印坯:做好的粗坯印坯達到整齊劃一4、利坯:將印坯精加工進一步光整圓潤5、盪里釉:器物外面的釉是後期第二次的浸釉6、畫坯:盪好內釉的坯進入畫坯工序。

青花蓋杯茶具組

7、分水:將青花料調配出多種濃淡不同的料水8、施外釉:繪製完成的瓷坯第二次施釉9、挖底足:瓷坯外部施釉乾燥後進入挖底足10、寫底款、施底釉11、裝釉足12、滿窯、燒窯13、開窯。經過12-18小時的自然冷卻,在窯體內溫度降至常溫時,就可以開窯了。這是整個製作過程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最後,還需要對燒制出窯的瓷器進行檢驗和底足的打磨。

鄭和下西洋  開展青花瓷國際貿易

西元1405年(明永樂三年)開始,鄭和七次下西洋,攜帶了大量瓷器,特別是景德鎮瓷器,促進了中國陶瓷器遠銷海外,擴大了中國陶瓷的聲譽,也極大地推動了景德鎮的陶瓷國際貿易。

當時不但海外商船相繼到泉州、景德鎮、杭州販運瓷器綢緞等商品,而且明代國內不少大商人如李錦、潘秀、郭震等,大量裝載瓷器等物出海銷售,滿足海外需求。明末巨商鄭龍芝兄弟,擁有商船百艘,海員千餘人,常到景德鎮採購青花瓷、茶葉,去浙江採購綢緞,然後派遣海船運到東南亞、阿拉伯、東非各地銷售,深受歡迎。

18 世紀初,清朝實施海禁,沿海省分居民爲了討生活,出現過兩次較大規模的移民潮,潮汕地區許多居民移入暹邏(泰國),日後對暹邏文化産生深遠影響。

泰國華人約有數百萬之眾,尤其以廣東潮汕人為多,除了保留家鄉喝茶的習俗,更促進了泰國社會喝茶的風氣和青花瓷茶具大量的進入。

青花纏枝番蓮紋魚缸
旅居泰國  寄情於各堂號白地藍花

當青花瓷與茶杯相結合,正是中華傳統的古典藝術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更顯韻道典雅。我在旅居泰國期間最愛此道,好友相聚品茶的時候,溫煦感受青花瓷的古風典雅,寄情於那純淨無暇的白地藍花感受茶湯的回甘無窮。

從泰國見識到收藏者的清代青花瓷茶具、香爐、蓋碗、瓶盌等器物上,可發現一些私家款的堂號,如:錦堂福記、錦堂發記、寶珠利記、順利坤記、元玉金記、元玉錦記、寶珠利記、金堂盛記、金玉鋒記、金堂福記、滿堂福記、文盛詹記、振源茂記、德合如記、召坤福記、乾隆鈺記、利奐記、若深珍藏、開玉珍藏等,足見當時青花瓷貿易的興盛。

青花僧帽龍紋壺

此類青花瓷器很多為當時泰國華商大量購進供皇家使用,或皇室所訂製,從收集到的器物來推測,泰國皇室使用的杯型及繪圖式樣,跟當地富賈所使用的器物部分一樣,同樣是杯體製作精美,胎體薄,渣點少,這跟泰國國家博物館裡的瓷壺圖案一樣,應該是皇室所有,因此上述堂號所生產的青花瓷器,很多可能是為皇室製作器物。這也激發了我個人對這些堂號產製青花茶具組蒐藏的與趣與欲望。

泰國是佛教國家,歷任泰王都是虔誠佛教徒,會把部分瓷器賞賜給大廟住持,高僧也會用這類瓷器或宜興陶壺裝水或泡茶給信衆喝,人們相信此舉有祈福消災治病之功效。

青花山水人物紋菱口瓶

其實,早在 17 世紀開始,有人物故事紋樣的青花瓷即在泰國民間流行大受歡迎,這類物件之圖案,大都在茶具表面繪製中國吉祥圖案或文字,繪製内容有神獸,人物含神仙人物如:八仙、八寶、戲曲情節類、名山盛景、詩詞文字等等。從現有的紋樣來看,神獸動物類最多,尤其是獅子與龍,花草禽鳥類次之,人物故事及詩詞文字紋樣比例最少。而不同堂號繪製的同一題材,表現上差異也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