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疫情嚴峻,愈來愈多人居家辦公或宅在家,排出大量的空調廢熱,使都市氣溫持續上升。成功大學建築系特聘教授授林子平表示,這種氣溫升高和用電量增加的惡性循環,在疫情期間恐怕愈來愈嚴重,今夏用電可能破記錄。
林子平指出,都市高溫化就跟人發燒一樣,要快速改善這個狀況,民眾能做的事其實不多,但十分有效,就是改變空調的使用行為,例如將空調溫度設定在二十六度以上,同時開電風扇,體感溫度至少能降兩度,而空調溫度設定每上升一度,空調耗電量約可減少百分之六左右。
林子平表示,今年的高溫提早到來,五月底台北市最高氣溫已達三十八點二,追平台北氣象站設站以來五月份歷史紀錄,如果疫情持續,對原有都市熱島現象會產生更大的影響。林子平說,室內高溫主要來自於建築物吸收太陽熱輻射,或是室內設備的發熱量,全台灣空調的使用量在疫情期間增加,今年五月已有多日突破歷年最高用電量的記錄,就是一個最直接的證明。
林子平指出,疫情影響期間大家避免外出,當愈來愈多人在家工作及上課時,住宅的空調使用量將大幅增加,站在空調的室外機旁,就會感覺到一股熱風吹出,溫度高達四十五度左右,這些排熱即是造成都市高溫化的主因之一,也造成熱島現象。
林子平是研究「都市熱島」現象的學者,也是都市熱環境及氣候問題的專家,他在六月新出版了《都市的夏天為什麼愈來愈熱?:圖解都市熱島現象與退燒策略》一書,探討都市熱島效應的解決之道。他說,這本書將複雜的科學知識簡化,希望讓大家關心都市熱島議題,進而促進民眾、規劃設計者和政府部門的對話,尋求具體可行的方法來幫城市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