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人物】范承宗|古老「織」慧下的藝術靈光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原本不感興趣甚至有點排斥的竹藝,在與老師傅合作的過程中瞭解到傳統工藝裡所蘊含的老智慧及傳統文化,深深吸引著范承宗,就此愛上傳統工藝。雖然說范承宗總是默默的在做自己的熱愛的事,但其實為了自己喜愛之物和理想做努力,就是在間接地影響他人。在每一次的作品與展覽中,他都再次向臺灣大眾詮釋傳統文化的美,透過這位藝術家的作品深深喚起臺灣人對於本土文物的珍愛。

「我所尋找和投入的這些台灣傳統技術,其中隱藏的老智慧及老訊息是可以跟全世界分享和競爭的資產。」
與傳統工藝的美麗邂逅

范承宗大學時期就讀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那時的他對工藝還不了解,在學校的氣氛裡大家都比較崇洋媚外,手工藝及在地傳統文化在當時的氛圍看起來稍顯俗氣,加上因為所學科系的關係在學校也可以常看到國際大師的設計作品,因此當時的他很嚮往國外最新的流行趨勢。
當時他偶然看到一個工藝中心辦了一個徵選,會將一名設計的人與一名老工藝家兩兩配對,合作做出一個作品,然後去米蘭設計週參展。那時對於米蘭有很深憧憬的范承宗,決定參加了那次的展覽,開啟他的夢幻旅程。殊不知對於國外事物的渴望,因而與國內傳統文物有了更深的認識,真的十分有趣!

2021南投燈會水上副燈竹心—築心
藏匿於其中的古老智慧

從念工業設計轉變成工藝設計,雖說只差一個字但其中的知識與內容卻天差地遠,這也讓范承宗與同學的行業大不相同,使他有種像是與傳統工藝私奔的感覺。在第一次前往米蘭的展覽中,范承宗剛好與竹藝師傅配對到,說來也有趣,其實那時候最不想分配到的就是竹子這個材料,因為他認為竹子處處可見,而且最不值錢的也是竹子,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他就來瞧瞧竹子到底可以變出什麼花樣。
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就發自己所感興趣的是完成品背後的故事及方法,而不是作品本身。當看到師傅在過程中所使用的半成品及殘骸,就被這些老東西深深的迷住了。然而,范承宗對於傳統工藝的感覺依然很模糊,不知道到底喜歡的點是什麼,因此在那次計畫裡就對竹藝展開探索、真心地與之交談。「後來,我就發現我喜歡的部分是過程中所隱藏的訊息,仔細想想都覺得很神奇,不知道這些製作過程是誰發明的而且經過千年百年後都還在」范承宗敬佩地敘述著,這些過程都包含著歷史、人類學、材料科學和甚至植物等等,是那麼的稀有又珍貴。

藝術家范承宗與團隊們以實木構築張起在風中錯落的船帆,他們建起一艘讓人走進其中的空間,那是眾人團結相聚的象徵,也是農漁城鎮的興盛繁榮—帆城
承載工藝之美 邁進當代

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各個國際知名品牌都爭先合作的藝術家,從中學做了不少功課及努力。他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滿大膽的,在下定決心要做傳統工藝後,一畢業後就直接開始做工藝創作。一開始先將自己的作品放到臉書上,到後來去米蘭設計週、巴黎傢俱展,在這之中范承宗累積了不少成就與知識。
最初去國外商展,第一次聽到Minimum Order(最少訂購量)、Fob(離岸價),這些專有名詞對他來說都十分陌生。然而,經過長時間的淬煉下,許多參展者能在幾千幾萬個競爭品牌中為他的作品停下腳步,對范承宗而言,這就是可以使他撐下去的一個很大原因,這個動力讓他更加堅信自己所選的道路,並勇往直前的邁進。

築巢計畫Ⅱ,向青背山雀學習他們的築巢方式,其道理與手工藝不約而同,概念也很像現代的建築設計
在浮華世代裡,做沉默的推手

對於是否致力推廣傳統工藝和永續概念,他並沒有想那麼多,只想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最好。例如將博物館裡沒人感興趣或已經慢慢被遺忘的老東西、老智慧用他所喜歡方式應用在不同領域,或是將運用在小東西的技術套用在大的藝術品上,重新詮釋這些老的文化技術,來保存這些美好的事情。「我是用分享的心態製作這些作品,就好像你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但它不紅,你就會覺得怎麼會不紅,很想向大家推薦它,讓大家分享它」。
關於永續這一方面,范承宗認為許多快時尚,像Zara、Uniqlo 等,在還不確定有多少人需要的時候就開始大量生產,造成供過於求,但以前手工業時期並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經過時間的堆疊,人們力量變得太龐大了,與自然的關係才開始失衡。然而,范承宗依然遵循著前人對物品的價值觀,他的創作都會考慮到剩下的材料金屬竹子木頭要去哪裡才不會浪費、誰會需要這些材料,在構想創作時,這些材料的去留問題就會影響到他的創作。

2012范承宗翻轉水平垂直排列,一把呈現流雲般動態線條的竹椅《Flow》就此誕生
傾聽價值背後的物外之音

所謂的無價之寶就是其作品所蘊含的意義與故事早已遠遠超越了金錢本身,無法用價錢來衡量。范承宗的作品亦是如此,並不會使用太昂貴的材料,像是鑽石和黃金這種等級,因為會限制住他的創作,無法自由嘗試,反而使用像竹子木頭紙張這種便宜的天然材料,才能盡情的發揮。就算如此,他靠著技術與創作的力量依然吸引了許高單價的知名品牌與他合作,像是愛馬仕、Aesop和百富威士忌。范承宗的作品所呈現的價值已經跳脫成本的框架,而作品之價值就是他透過那些便宜材料將作品賦予何種意義。
他舉例,其實很多知名品牌的消費者清楚的知道商品定價遠高於其成本價,但為何還是有許多人願意買單?那是因為消費者就是喜歡該品牌的核心理念或其風格特色,不用去衡量產品的製作成本,而是去看設計師用這些材料去創造出甚麼更高的價值在產品身上。對消費者而言,那已不是一個商品而是一件藝術品、一個象徵物。

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藝術家范承宗在花博的竹蘑菇設計—百菇森林
「順其自然」內化創作靈光

前人所留下的智慧與方法透露著對大地萬物之景仰,我們可以透過以前的技術感受到人類與自然的平和關係。他說道:「原住民在獵捕動物時所設下的陷阱,雖說它不是一個物件,但是裡面包含著傳統的智慧,因此我就將設陷阱的方法運用在製作一個裝置藝術上」,很是聰明也很有感觸。
向來喜歡接觸大自然的范承宗,很嚮往被大量樹給包圍的感覺,剛好工作上也需要,因此他於2017搬去南投生活工作,徹底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常常與原住民交流的他,有一次隨友人一同前往花蓮的「馬遠部落」,在那邊與幾個朋友辦了一個活動,裡面有裝置藝術和工作坊,因而像布農族的人學習到一些很棒的價值觀,像是惜物。布農族與一般人的價值觀最大的差異就是他們認為颱風不是天災,颱風是一個自然現象,一個維持生態平衡的一個自然循環。假如他們要蓋一個房子,那邊有樹的話他們就完全不會動它,會繞過它,以為大自然為主體,依循著大自然的生態生活,這就是布農族眼裡人與自然的關係。
這樣的觀念其實與范承宗對人處事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前的他是一個比較鑽牛角尖的人,隨著年紀的增長,也比較能接受無常了。現在的他就是順其自然,在製作過程中也不會將材料扭轉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而是順其原本樣貌,盡力把準備做到最好,就算工作上出了意外也不用太怪罪自己,以一個豁達的心態去面對,擁抱所有的壞事與好事,後來就發現自己過得好快樂。

ish Trap House V Yuguang Island
擁抱所有挑戰的佛系人生

「我現在每天早上起來都很感謝,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又能兼顧生活,身邊還有工作夥伴一起奮鬥,也有人願意給我們機會,找我們合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對於未來,范承宗很歡迎與各領域的人合作,身為人類圖的投射者—等待被邀請的人,他是以一個很開放的心態接受所有合作,這也算是一種挑戰。
相較於其他藝術家的主觀意識,他很願意擁抱本身以外的訊息及要求,透過創作的方式,將合作品牌的限制和元素運用得很細切,讓這些條件來影響他的作品,撞出更多火花,就因為如此,他的作品總是千變萬化。每一次的作品都可以呈現不同訊息給大眾,而作品也能回應那些訊息,雖然只一個裝置藝術品,但它卻能與人溝通,觸及人心。對范承宗而言,參觀者或收藏者可以透過他的作品引起對於傳統工藝或故事的興趣,並脫離對傳統文化既有的印象時,這就是最棒的讚賞。

范承宗

一名屢獲國際重要獎項肯定的年輕藝術家,2015 年成立考工記工作室,專長於裝置藝術、雕塑、傳統工藝、產品設計與策展。身體裡住著老靈魂的他,著迷於挖掘隱藏在傳統器物中以時間凝結而成的智慧。不捨這些無形資產將隨物件一同逝去,致力以藝術與設計繼承,從傳統學創造。
2021 德國 Berlin Design Awards(Driven x Driven) – Silver Winner
2019 德國 Red Dot Award: Brands & Communication Design – Winner
2019 德國 Red Dot Award: Brands & Communication Design – Winner
2019 義大利 A Design Award – Wi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