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傳承 原住民族樂舞34th影像檔案展

「隙縫微光.原住民族樂舞34th影像檔案展」,即日起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出。(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原民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成立三十四年來,致力於保存、紀錄、創作及推廣臺灣原住民族樂舞展演形式,從傳統樂舞到當代劇場,累積出豐富且多元的原住民族樂舞文史資料庫,特別規劃「隙縫微光.原住民族樂舞34th影像檔案展」,即日起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展出。

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積極推動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今年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合作辦理影像紀錄修復工程,將原文發中心三十四年來所有樂舞影像紀錄修復、轉檔並建置,並透過策展之方式,傳遞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之觀念,深化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特殊性與主體性。

此一影像檔案展內容以原文發中心樂舞發展的三個時期為主,分別是一九八四年至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一年至二00六年及二00六年至今,呈現初期的樂舞創作方式、砂石泥土的展演場地,到中期經歷原住民族社會運動樂舞創作的改變,至今為引進當代劇場的創作模式,完整呈現原住民族樂舞發展歷史之脈絡。

原文發中心主任曾智勇表示,原住民族無形文化資產面臨時代的考驗而逐漸式微,該中心期盼透過積極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之方式,讓更多人能夠共享臺灣原住民族樂舞文史脈絡的資源,並持續推廣原住民族樂舞文化的主體性及特殊性。

「隙縫微光.原住民族樂舞34th影像檔案展」,開放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相關詳情請至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