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團隊保育瀕絕物種豎琴蛙

豎琴蛙(興大動物行為與保育研究室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豎琴蛙(Nidirana okinavana)因求偶鳴叫聲似琴聲而命名,在台灣被公告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臨絕滅的物種,更是台灣紅皮書裡唯一被列為極危的蛙類。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全球變遷中心莊銘豐助理教授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的經費補助,與林業試驗所的聲音遙測資料結合,針對豎琴蛙的鳴叫聲進行監測,了解豎琴蛙的繁殖行為,觀察棲地環境變化對該族群的影響。

豎琴蛙成體(興大動物行為與保育研究室提供)

莊銘豐表示,豎琴蛙在全球的數量非常稀少且分布的範圍狹隘,目前被發現的分布地局限於南投縣魚池鄉和日本的八重山群島。豎琴蛙需要以沼澤的軟泥地築窩繁殖,這種特別的棲地使得牠們的分布相當侷限。

泥窩中的卵(興大動物行為與保育研究室提供)

今年一直到五月臺灣非常乾旱,沒有營造出適合的棲地環境,豎琴蛙的繁殖行為明顯延遲。在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研究員協同當地蓮華池研究中心人員緊急引入水源,豎琴蛙的繁殖活動在五月下旬順利恢復。

研究團隊透過監測鳴叫週期,了解其活動狀態,如每年繁殖高峰期的時間,或是環境變化,如雨量、氣溫與人類活動,如何影響豎琴蛙的活動模式,評估豎琴蛙的族群狀態是否健康。莊銘豐建議,開創更多適合豎琴蛙的棲地,有助於該物種保育與分布範圍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