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隔12週 專家建議12-17歲青少年接種第2劑BNT

718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9日表示,專家會議討建議,已接種第1劑BNT疫苗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之12-17歲青少年族群,接種第2劑BNT疫苗,並建議兩劑間隔12週以上。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提升社區群體免疫力,確保國內防疫安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討論後建議,國人應按時程接種第二劑疫苗,並建議已接種第1劑BNT疫苗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之12-17歲青少年族群,接種第2劑BNT疫苗,並建議兩劑間隔12週以上。後續將由指揮中心與地方政府衛生局規劃安排於校園接種。

陳時中指出,會中經專家審慎檢視各國青少年族群COVID-19感染、傳播與重症風險、mRNA疫苗(包括BNT及莫德納)接種策略、疫苗接種後心肌炎發生率與相關文獻,並分析國內青少年接種BNT疫苗後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發生率、個案病程與恢復情形,雖然mRNA疫苗接種後發生之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可能與疫苗接種有關,惟考量COVID-19病毒變異株持續於國際間流行,且農曆春節即將到來,為降低境外移入個案造成國內社區流行之風險,應積極提升各類對象第二劑接種率,提升群體免疫力,故建議12-17歲青少年完成兩劑BNT疫苗接種。

另評估現行雖尚無研究證實兩劑接種間隔與接種疫苗後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發生率之關聯性,然依據目前疫苗間隔與保護力實證研究結果,及英國、歐盟、加拿大等國之監測與建議,專家建議12-17歲青少年兩劑BNT疫苗間隔為12週以上。

指揮中心說明,依據各國上市後監測數據,接種BNT疫苗會出現極罕見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病例,這些病例主要發生在接種後14天內,亦有極少數個案發生於接種後2週至4週間;接種第二劑後發生心肌炎/心包膜炎之比率高於第一劑,且年輕男性發生比例較女性以及其他男性年齡層高。

指揮中心特別提醒,民眾於接種BNT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下列任一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症狀,包括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心跳不規則、跳拍或「顫動」)、暈厥(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例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應立即就醫。並於就醫時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