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傳統工藝三位保存者授證典禮

雲林縣傳統工藝新增三位保存者授證典禮。(記者陳正芬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授證典禮,昨日於歷史建築北港登記所舉行,副縣長謝淑亞頒授證書予「粧佛」新增保存者丁宗華、林朝金,以及「剪黏工藝」新增保存者蘇木山等三位保存者。

謝淑亞表示,雲林縣擁有豐厚無形文化資產,來自精湛手藝的藝師們對於傳統技藝的堅持與付出,目前擁有多項無形文化資產登錄,包括六項傳統工藝、六項傳統表演藝術及八項保存技術及保存者項目,並認定廿八位保存者(現存廿六位)。

謝淑亞說,今年傳統工藝新增認定「粧佛」新增保存者丁宗華、林朝金及「剪黏工藝」新增保存者蘇木山。藝師們讓雲林縣的無形文化資產更加多采多姿,縣府也積極透過無形文化資產之紀錄、保存、活化及推廣等辦理相關計畫,讓珍貴文化資產繼續流傳提升能見度。

文觀處長陳璧君說,授證典禮特選擇今年剛修復完工的歷史建築北港登記所,希望透過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的結合,將雲林縣文化資產亮點一併呈現給大家。北港登記所整修工程斥資一千五百多萬元,係向文化部爭取前瞻計畫的經費,縣府將持續努力爭取相關資源,深化本縣文化資產的豐富度,讓更多文化資產建築獲得更完善的修復及保存。

雲林縣傳統工藝新增三位保存者授證典禮。(記者陳正芬攝)

丁宗華生長在雲林臺西鄉道地的農家子弟,民國六十八年師事萬華「華山佛俱店」林丹明先生為師,並成為店內首席師傅,八十四年回雲林四湖繼續從事神像雕塑。丁藝師刻過木雕、彩繪、粉線雕等手法精湛,從事粧佛工藝迄今逾四十年。

林朝金,崙背鄉人,十六歲隻身前往苗栗通霄學習廟宇窗花雕刻(鑿花)技術,六十七年返鄉適逢鑿花外銷訂單減少,至泉州派丁朝山先生拜師學習粧佛技藝,七十八年成立「信興神佛雕刻」,致力粧佛技術與藝術創作,並將技術傳承下一代,迄今進入雕刻與粧佛領域逾四十年,具備完整雕刻與粧佛創作及修復技藝,是文化脈絡適當者。

蘇木山出生北港,初期跟隨土水師傅父親施作粗樑、屋脊與金爐,初中畢業學習剪黏後又自學繪製廟宇設計圖,打穩廟宇設計與剪黏基礎,剪黏技法屬於「鑲嵌式浮雕」,將剪裁過的彩色陶瓷或玻璃片與金箔細心黏貼於灰泥上,創造出五彩繽紛立體塑像。蘇藝師擔任廟宇剪黏等工程,已有六十餘年剪黏技藝經驗,且傳承八位徒弟,是文化脈絡下的適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