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姜佳宜
(自由作家,長年參與各類社會運動,熱愛土地也關懷弱勢,善於描繪社會角落中的人文動態)
2019年新冠肺炎快速擴散全球,各國都成為重災區,殺得大家措手不及,許多人的生活一夕之間風雲變色。疾病不會挑人,但弱勢族群卻最危險,因為資源不足,資訊短缺,在還不知道新冠肺炎為何物時,就成為了感染者,甚至可能成為防疫的破口。一旦有人感染,所有的石頭就往這裡砸,紛紛指責這群人,卻沒想過為何如此,或是社會安全網可以怎樣協助。
筆者站在第一線觀察,疫情來襲,一般人尚可待在家中,使用網路購物、送餐平台維持基本生活,可是弱勢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同步擴大限制,廟宇、關懷據點、地下街和公有商圈,這些對於一般人而言只是娛樂空間或宗教場所,並非「必須」,但對弱勢孤老和街友來說,是攸關生死的存在.舉凡共餐、禦寒、飲水、清潔,使疫情比寒冬更嚴峻。甚至在便利商店也漸漸防範堅守防疫規定的同時,無家者真的無處可去了。
關懷據點停止共餐,獨居長輩送餐需求呢?因應政策改變,社福照顧也出現缺口,以前可以申請政府送餐服務,現在申請送餐的規定改得相當嚴格,需符合行動不便、無法自理,才可以申請,僧多粥少,許多人被排擠在外。經濟弱勢的孤老們,有些可以外出,但沒錢購買;或是根本無法自行烹煮的街友們,在沒有共餐後,是否還有人協助他們生活需求?
聽一個靠撿回收維生的老婦人說起,因三級警戒,無法外出撿回收,沒了收入來源,只能儘量省吃儉用,每個月戴上三層口罩外出採購,到鄰近的雜貨店買一小袋米和一些罐頭,每天煮一小杯米和開一個罐頭,這樣吃三餐,溫飽即可。
另一個街友老翁則說,原本都在廟宇借水洗澡,及接裝飲用水,廟宇關閉後,沐浴尚可先置之不理,但喝水卻是緊要的,最後不計較水有沒有過濾清潔,直接用大保特瓶到公廁的洗手台裝自來水。
疫情之下,在看不到的角落裡,弱勢族群們用自己的方法努力活下去。
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透過疫情,弱勢的困境被放在陽光下,無所遁形,這已是生與死的對抗,不禁想問,既然我們都看見了,那政府是否有看見呢?
至於身為人民的我們,應發揮互助精神,人人都盡一點力,人是群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帶來偌大的安全感,對弱勢族群更是如此,他們所需要的資訊、資源與關懷,也非單靠政府部門就可以囊括,共同協助、共同分享、共同承擔,用友善、尊重與溫柔彼此陪伴,走過困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