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明穆宗的啟示:經濟是和平繁榮的基礎

徐海鵬
 從我們的歷史上看,高僧西行探險求法最有名的肯定是玄奘大師,可我卻最喜歡法顯大師。首先是,他公元三九九年就出發了,玄奘大師是公元六二七年才出發的。再來是,他去程走陸上絲綢之路,而回程走海上絲綢之路,太有創意了!
 再看最有探險精神的皇帝,從漢武帝劉徹開始,唐太宗李世民、元太祖成吉思汗,可我卻最欣賞明成祖朱棣。因為其他幾位皇帝基本上都是在陸上建功立業的,而朱棣在位期間,從一四0五年至一四三三年的二十八年間組織了「鄭和七次下西洋」,艦隊有船舶二百多艘,船員超過二萬七千八百餘人,這可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國家級海洋航行活動。
 但是在明朝卻有位皇帝,後世肯定沒多少人記得他,他就是明穆宗,年號隆慶,在位期間是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短短的只有六年。惟明穆宗隆慶元年,明朝在福建的漳州月港解除海禁並開放對外貿易。隆慶五年,封蒙古的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設貢市。應該說在位期間的長短不是問題,重點要確定施政的戰略目標及方向,才能造福天下蒼生。
 明穆宗隆慶元年的破題之作,就是解除明朝建立以來的海禁政策並開放對外貿易。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即針對張士誠、方國珍餘黨與倭寇互通訊息騷擾沿海,在沿海一帶建衛設防,同時厲行海禁政策。到嘉靖後期,東南沿海的民間走私海上貿易正強力地衝擊著朝廷的海禁政策。一五四八年至一五四九年間,都禦史朱紈為巡撫浙江兼管福建海道,嚴禁通番,在東南沿海的雙嶼、浯嶼、詔安及月港等地擊走葡萄牙人,打擊民間走私海外貿易,後受劾自殺。一五五三年葡萄牙人首先進入中國,在廣東的澳門建立了據點,在東南沿海開拓其貿易活動。
 在這樣的國內外背景下,隆慶元年明穆宗在月港開放海禁,以此為契機,長期的海禁政策終於鬆弛下來,這在客觀上創造了西歐國家在中國沿海開拓貿易的機會。當然,月港也成為國際貨物的進出口大港,更是積累國家巨大財富的地方。周啟元在《東西洋考》的序文中說:「我穆廟時,除販夷之律,於是五方之賈,熙熙水國,刳艅艎,分市東西路。其捆載珍奇,故異物不足述,而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公私並賴,其殆天子之南庫也。」
 阿勒坦汗(一五0七年至一五八二年)孛兒只斤氏,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領,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達延汗的孫子。嘉靖二十九年,阿勒坦汗在多次遣使要求開放朝貢貿易未果後兵臨北京,以武力要求明朝開放邊貿,史稱庚戌之變。嘉靖三十年(一五五一年),明朝被迫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
 不久,明朝拒絕蒙古方面以牛羊交易的要求,單方面關閉馬市,雙方再次開戰。一五七0年雙方又開始議和,次年隆慶五年達成協議,明朝封阿勒坦汗為順義王,開放十一處邊境貿易口岸。從此西北邊境止戰,明蒙之間建立了長達七十年的和平貿易關係,自此明蒙邊境數十年無大衝突。
 通貢互市加強了漠南蒙古草原文明與明朝農業文明間的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聯繫,結束了蒙古與明朝長達二百餘年的戰爭局面,使蒙明邊界呈現出一派和平繁榮的景象。
 雖然明穆宗只做了六年的皇帝,就因為在隆慶元年開放海禁及隆慶五年與蒙古的阿勒坦汗議和開放貢市,這樣就使得國家免於戰爭、和平繁榮及國富民強。我們應該要好好地,記得這位皇帝的!
(作者為山河探險協會秘書長、國立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