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去歷史灰燼 再現歷史文化遺跡駐在所容顏

工作團隊於整修完成的砲庫前合影。(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橫越中央山脈南投花蓮交界的大水窟及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跡的日治八通關越嶺道是登山界熱門的登山路線。沿線五十六座日治時期駐在所遺構中,華巴諾駐在所現地仍存一九0三年俄國普提洛夫工廠生產的三吋速射砲及擁有壯麗的人字砌駁坎與浮築橋的十三里(多美麗)駐在所最具特色。

為積極保存維護該兩處駐在所之歷史文化內涵,花蓮縣文化局獲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補助,委託木本設計公司偕同卓溪鄉登山協會,自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徒步深入山區進行華巴諾砲庫整修及十三里駐在所遺構廓清整理作業。

日治時期,為壓制拉庫拉庫溪流域內大分地區的布農族人,台灣總督府於一九二0年設置華巴諾駐在所,配置五名巡查及六位警手,建築群包括駐在所本體、雙拼宿舍、砲庫、廁所及澡堂等,設置三吋速射砲、山砲、舊砲各一門。時至今日,華巴諾駐在所為日治八通關越道路上,尚有建築物留存的兩個駐在所之一,砲庫內俄製三吋速射砲,為當年日俄戰爭的戰利品,做工精良,保存狀況尚佳。

花蓮縣文化局於一0八年委託木本設計公司進行全區測繪作業,繪製現況圖及復原圖,並建立文物清冊。今年賡續進行砲庫修復工作,此次整修,依循日治時期作法並參考老照片,在海拔一九二四公尺的山區、歷經三天寒風苦雨,工作團隊順利完成砲庫修復工作,還原砲庫原有風貌,提供三吋速射砲乾爽的保存環境。

十三里駐在所設置於一九二一年,別稱多美麗。目前駐在所木造建築群已佚失,工作團隊歷經四個工作天,辦公廳舍、宿舍、神社及廚房等遺構更為清晰完整,並有許多新發現。

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表示,透過布農族人的參與、政府資源的協助、專業團隊的協力,共同推動華巴諾砲庫整修及十三里駐在所地坪清理等歷史遺跡保存工作,將二十世紀初殖民砲火深入拉庫拉庫溪流域及布農族人為其尊嚴與生存而奮戰的歷史,揭示於當代,並永誌於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