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埔里祈安清醮 列無形文化資產

南投縣埔里鎮逾百年歷史的祈安清醮法會,建醮分壇數更高達63處,登錄南投縣無形文化資產。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南投報導

南投縣埔里鎮逾百年歷史的祈安清醮法會,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參與人數每年全鎮與鄰近仁愛鄉南豐村、大同村約10萬人一起吃素,建醮分壇數更高達63處,南投縣府文化局則是通過登錄為縣內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成為縣內第5個登錄的重要民俗文化財。

埔里鎮從清末起每逢12年舉辦一次的祈安清醮法會,109年農曆庚子年,適逢滿120年的重要歷程,並以高居民參與率、高丁口錢募收率、高茹素率為特色,加上結合地方農特產品,布置主壇及4大醮壇,吸引許多外地民眾、遊客前來觀賞,當時出身埔里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院長林承緯,倡議爭取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

南投縣埔里鎮逾百年歷史的祈安清醮法會,具有豐富的文化特色,參與人數每年全鎮與鄰近仁愛鄉南豐村、大同村約10人萬一起吃素。(記者陳金龍翻攝)

埔里祈安清醮祭典依循傳統每逢子年辦清醮,建醮範圍涵括埔里鎮全境33里及仁愛鄉的南豐村、大同村2村,人口數達10萬人,建醮分壇數量高達63處。

文化局長林榮森表示,埔里祈安清醮與當地大廟創建及災難歷史事件關聯性相當深厚,可以說是大埔里地區流傳最久的文化傳統之一,記載自20世紀初葉祭典發軔以來,傳承範圍曾涵蓋水沙連六社中的埔裏社及周邊眉社等地,包括漢人及平埔族社群,2020年就率領文資委員、民俗專家等前往訪查,並向當地民眾說明,但碰上疫情直到現在才發布登錄公告。

林榮森說,祈安清醮與當地大廟創建及在地災難史有相當緊密的關聯,百年來每逢子年就辦理建醮,並隔3年舉辦3獻,由恒吉宮媽祖廟擔任總壇,再區分東、南、西、北等4個祭典營運區域,至今保留完整的傳統儀式,而醮務相關文獻均保留在恒吉宮中,因此擇定由恒吉宮擔任保存團體,讓祈安清醮能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