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探索 〉不確定因素充斥 2022是喜是憂?

國際社會往貧富兩極化的方向走,富國囤積疫苗,窮國嚴重缺乏疫苗只是一例。(路透/資料照)

余元傑

二0二二年是不確定的一年,最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於COVID-19病毒疫情,儘管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區辦公室總監二十三日表示,Omicron已把新冠大流行帶到一個新的階段,並可能令歐洲的疫情大流行步向結束;但在兩天後,WHO新冠肺炎病毒技術主管范科霍芙仍表示,下一引起世界關注的病病毒變異株將比Omicron更具傳染力,關鍵問題是要觀察未來的新變種病毒是否會更致命。

病毒肆虐全球已兩年,全球染疫死亡人數超過五百六十萬人,也衝擊世界經濟。當然,有些產業如半導體、電動車、網路相關產業,受惠於疫情改變生活型態而蓬勃發展,但觀光旅遊等相關服務業則受到重挫,經濟又與政治連動,疫情帶給世界的影響,到底何時才是盡頭?沒有人知道。台灣在這股不確定的狂潮下,也無法倖免。

 弱勢用腳投票 難民考驗美歐

台灣與全球性同時處於高度不確定局勢,最近一次應該台灣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到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的時期。解嚴後的台灣,言論百家爭鳴、社會運動方興未艾,國際社會則是蘇聯解體、終結美蘇冷戰結構。當年,從台灣社會到國際關係都讓人感覺到「亂」、「不確定」。但當時的多數人對台灣的前景及新國際社會秩序,普遍認為會往好的方向發展,看法是相對樂觀的。

現今的台灣與國際社會,也瀰漫了「亂」與「不確定」的氣氛。疫情當然是首要因素,氣候變遷也威脅整個地球,而疫情、氣候變遷加上全球化,台灣與國際社會同時都在往貧富兩極化的方向走。國際間,貧困國家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與貧窮族群,都受到疫情與氣候變遷的更大危害。富國囤積疫苗,窮國嚴重缺乏疫苗只是一例。

經濟弱勢的族群、國家,面對貧困與治安動亂事件,經濟凋敝、衍生政局動盪,如果人民手中的選票解決不了問題,只好用腳投票,因此,離鄉背井找生路的「氣候難民」愈來愈多。近年來,難民問題就持續讓美、歐非常棘手、頭痛。

外媒擔心台海恐爆發軍事衝突。圖為經常侵擾台灣的共軍殲—十六D同型機。(取自中華民國國防部網站)

 大陸崛起 移民來台比例銳減

湧向美國的難民,主要來自於拉丁美洲國家;湧向歐洲的難民,主要來自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在新的一年,為了逃避貧困、動亂的難民,仍會持續湧向美、歐,截至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減緩的跡象,這對向來將人權價值議題掛在嘴上的歐、美國家而言,考驗愈來愈嚴峻。

美歐遭逢的難民問題,雖然與台灣無直接關係。但是,台灣若從外配移民來源觀察,依內政部統計,二0一二年來自大陸地區有一萬二千零三十四對,占比百分之五十八點最高,東南亞籍四千七百八十四對,占比百分之二十三點二次之;惟自二0一七年起,東南亞籍配偶占比首度超越大陸地區,躍居首位,二0二0年的外籍配偶人數中,東南亞地區者已占百分之四十一點五最多,大陸地區者占百分之二十二點三次之。

換言之,從婚姻以在追求美好生活目標著眼,陸配來台人數驟減,兩岸婚姻的吸引力已明顯下降,相對的,台灣的整體環境,對東南亞仍還具有吸引力。新住民國籍的比例結構消長,其實也透露出政經形勢的變化;大陸經濟已經崛起,東協十加五的RCEP今年起生效,東南亞經濟發展指日可待,從移民數字結構反映台灣的競爭力,未來會如何發展,值得深思。

烏克蘭戰雲密布,二十八日烏克蘭裝甲部隊在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敖德薩地區演習。(路透)

 台海安全問題 引發國際擔憂

其次,極端氣候與地球暖化,使得人類在面對疫後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必須同步加速進行「減碳」。國際間為強化經貿合作,區域經濟組織如CPTPP、RCEP,會員國之間都在尋求減讓關稅、互惠互利,但台灣卻被邊緣化、被排除在區域經貿組織之外;減碳是大勢所趨,但牽涉了能源供給與政策轉型,對開發中國家、靠化石燃料的國家經濟影響至鉅。

台灣在疫情期間,半導體為主的資通訊產業,在百業中可謂一枝獨秀,國人一方面欣喜於台灣有台積電這座護國神山,但台積電的擴廠,牽涉到水、電供應是否充裕的問題,卻未被充分討論。民進黨政府推動二0二五「非核家園」眼看就剩兩、三年,但綠電、再生能源的進展,卻遠遠不如預期目標。

台灣今年的電力供應是否能維持正常?許多人注意到台電公司日前已公布「計畫性減少用電措施—彈性夜減型」從五月提前至三月起實施,雖然台電澄清目標是針對提供高壓以上用戶自願選用,並非針對一般民生用戶,但卻也透露出,台電已經在為今年減少夜間尖峰用電未雨繆綢。

兩岸關係緊張帶來的不確定,對台灣影響最大。去年五月,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台海視為全球最危險的地區;日前,美國一九四五網站(19fortyfive)分析二0二二年可能爆發衝突與戰爭的五個地區,台灣僅次於戰雲密布的烏克蘭,排名第二。美國在過去一年的重要國際峰會上,一再提起台海安全議題,日本則疾呼「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美日有事」。

 從安全到經濟 不確定性擴大

戰雲密布的烏克蘭危機,目前正箭在弦上,世人觀察美國為首的盟邦如何因應。日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的所有員工眷屬都被下令撤離,並建議還在烏克蘭國內的所有美國平民「應儘可能在第一時間內透過民間方式離境」。回頭看日本官方與媒體,近期只要提及台海一旦生事,也都聚焦在「保護日本僑民」,以及如何安全「撤僑」的議題。

針對疫情在國際蔓延、氣候變遷、全球化拉大貧富差距、全球通貨膨脹、美中(中國大陸)戰略對抗,乃至於區域經濟整合等,新的一年,這些不確定性都在持續擴大中,台灣可以著力之處極其有限,坦白說,似乎只能跟著大環境形勢發展隨波逐流。

然而,台海危機的不確定性,台灣卻已站在風頭浪尖,對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安全危脅最大,但兩岸關係走勢基本上已非操之在我,形勢也愈來愈被動。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李登輝尚宣稱有十八套劇本因應,面對今日的台海危機,尚不知政府有何因應對策?

(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余元傑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