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品自走式避難梯 逃生摩天輪

免電力/乘坐輪椅者可使用/一次多人安全逃生 防災真實體驗 專家也肯定!
消防專家和學者齊聚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體驗「自走式避難梯」。(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記者王超群、陳柏翰、王柏倫、陳威穎∕台北報導

三月三日全台大停電當天,正巧一群消防專家和學者齊聚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體驗「自走式避難梯」,現場因大停電漆黑一片,意外突顯免電式逃生機具最大價值及重要性。專家評價,該設備若能推廣,對大批群眾聚集的高樓避難逃生,將有革命性的助益。

朝品公司成立迄今二十餘年,致力在消防自救避難設備相關研發;「自走式避難梯」為目前唯一垂直避難器具,可連續循環疏散,並可供老弱婦孺及行動不便者乘坐輪椅逃生,三日活動摸黑進行,正好為大眾防災提供臨場真實感受。

「自走式避難梯」。(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前消防署長陳弘毅表示,高樓火災逃生不易,特別是如醫院、戲院、旅館等人群聚集的建築,使用這套設施,可以一次多人安全逃生,藉由免電式的自走避難梯,即使輪椅身障者都可以登上平台踏階,大量不間斷地下降。

陳弘毅提到,過去由於防災教育訓練不夠普及,就算國內法令有規定,某些建築有緩降機,但多數民眾根本不會用;緩降機每次只能一人逃生,如果使用方式不正確,還有危險,也不可能令身障者自助避難,反之,這套自走免電式的設備,上述缺點都能避免。

「自走式避難梯」。(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然而,目前相關設備仍然是企業主經過評估後自行採購,陳弘毅呼籲,如果能透過法令要求,使得一定樓層或是群聚建物,從建築設計階段就能結合這套設施,推而廣之,未來對大型群聚的高樓避難逃生,將發生革命性的助益。

朝品公司總經理蔡哲民指出,新建物的配套,自然是由建築設計時就考慮,例如女兒牆或欄杆預留空間,可以讓逃生者直接跨到踏階平台,運用自重緩緩下降。如果是舊有建物,則藉由改裝,敲除部分圍欄,同樣可以達到預留逃生口的目的。

朝品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哲民解說自走式避難梯連續循環疏散原理。
(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蔡哲民也形容,「自走式避難梯」設施如同摩天輪,基本上每樓層設一踏階平台,每平台約可載重一百八十公斤,大約三人,循環往復,直到所有人降至平安區為止。在平台上應稍留意吃重平衡,同時善用「暫停拉環」,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可拉扣環停止。

當然,消防教育訓練仍是必要,蔡哲民說,防災館附設「自走式避難梯」機具,正適合讓參觀防災民眾實際體驗。

消防專家和學者齊聚台北市防災科學教育館體驗「自走式避難梯」。(記者王柏倫、陳威穎攝)

蔡哲民還提到,由於自走式避難梯屬於機械循環,因每樓層高度不同,踏板歸位不易。目前已跟國內學界配合,持續研發改良版,追求新一代更好的設計。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葉均蔚表示,透過結合學校相關專業學理、方法以及先進的材料,與業界務實經驗相輔相成,可有助開創更好的消防設備。

掃描QR Code在中華新聞雲可查閱相關新聞。

中華民國消防退休人員協會總會總會長唐雲明表示,隨著技術與各種材料不斷進步,消防舊法規已不符合現況。舉例來說,早期規定建築達到一定的樓層數,就要裝緩降機、灑水設備等,但到底裝了有沒有符合使用效益,缺少風險評估。因此,近年來產生「性能化」的觀念,任何一個場所裝了防災設備後,「能否提升避難逃生效率」才是重點。

參與這次說明會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評論,防災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目前很多相關法規、法令都還有改善空間。然而,以消防領域來看,由於與建築相關的規範都歸類在營建署而非消防署,因此,盼未來營建署與消防署能多進行交流,法令有了,相關改善措施就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