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祐任
作者介紹:李祐任先生現為台南文物協會會員,平日熱心協助會員解答瓷器相關疑問,收藏方向主要為古瓷器範疇。
明代《天工開物》在製瓷工序中提到「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能成器。其中細微節目,尚不能盡也。」古時候沒有現代工業化電動設備,槌泥、球釉、拉坯等工作大部分都是靠人力來完成,跟現代相比,古代一件瓷器要燒製精良、品相完美,是很不容易的。在陶瓷收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透過一些年代特徵來做學習參考,例如:毛口、爆釉、粘砂、驚釉等等。由於版面關係筆者就簡單介紹明清瓷器常見的爆釉。
在明代晚期約十六、十七世紀交替之際(歐美學者稱為過渡期Chinese ceramics of transitional period ),民窯瓷業開始多方面發展,私人訂製、內需或外銷往歐洲、日本訂單都相當普及地生產,品質往往參差不齊,常看到器物的口沿或稜線有爆釉的情況(見圖一、二),老一輩的台灣藏家會稱作「蟑螂口」,日本人漢字寫作「虫喰」,這種現象在明代晚期瓷器經常出現,一直延續到清代早期都有見到。爆釉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胎土的粗糙、粗細不一致、雜質過多,導致在高溫窯燒過程中產生爆釉的現象,到了清代有些作坊為了改善杯碗口沿爆釉,會在口沿補上一道白釉。
並非所有晚明清早瓷器都一定有這樣的年代特徵,藏友在尋覓藏品的過程中肯定也會遇到精品、全美品;日本人在「侘寂」的審美中也對「虫喰」多有稱讚,但是在瓷器收藏中這類特徵過多或嚴重,相對也會影響其市場價值。
細說琥珀
楊惇傑
作者介紹:楊惇傑先生現擔任玉翫雅集玉協會副理事長,除豐富的玉器收藏外對於琥珀等項目也甚為專精,玉翫雅集玉協會與台南市文物協會互為姐妹會,此次特別商請楊先生為讀者介紹琥珀相關知識。
中國人愛琥珀,她是止血療傷的上品良藥,皇家御用的進貢珍寶,也是禮佛用的佛教七寶之一。由於本身的特殊光彩,加上原料珍貴稀少,取得不易,中國古代對於琥珀這種瑰麗的寶石,有著許多附會與傳說,為琥珀增添了一份神祕的氣息。
明代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記載:「虎死目光墜地化為白石,是為虎魄。」古人相信,生物都有陰陽兩氣,陽為魂,陰為魄,死後魂升歸天,魄降於地,由於虎的夜視能力強,傳說能一目放光,一目看物,遭獵殺時,炯炯目光在暗夜中隨著虎身倒下,就如同墜入地面,獵人殺虎後,試著挖掘虎身下的土地,卻挖出了原本就埋藏在地底下的琥珀,進而將其視為虎的精魄,以訛傳訛下,才產生中國人對於「虎魄」這種礦石的美麗誤會。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琥珀蟬形吊墜,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琥珀飾品,而有關琥珀的文字記錄則始於漢代;陸賈的《新語道基》中記載:「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擇地而居。」西晉時期,張華在《博物志》中的《神仙傳》裡,對琥珀的形成有著較為貼切事實的描述:「松柏入地,千年化為茯苓,茯苓化為琥珀。」唐代田園派詩人韋應物,著有《詠琥珀》一詩:「曾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猶可覿。」對包覆著昆蟲的蟲珀,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據傳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長年使用琥珀為枕,漢代陵墓中也曾出土過以琥珀製成的印鈕、小獸及司南佩,到了南北朝時期,琥珀的形制更為多變,除了飾品廣受喜愛以外,琥珀也開始被用來製作成日常用品,但因材料珍稀,造價十分昂貴。據《南史》記載,齊國末代君主東昏煬侯蕭寶卷,曾為寵妃潘玉兒打造一只九鸞琥珀釵,其價格竟超過一百七十萬金,令人咋舌。
《全唐文》中曾收錄一篇《琥碧拾芥賦》,對於琥珀的記載和描述,應為古書典籍中最為詳實者:「天地之根,孰知其源,忽而化化,爾存存。琥珀拾芥,鳳形精蕞,物之冥會,出乎意外。…。美寶擢色以臨矣,飛芒乘虛而附焉。此見機而作,間不可省。彼因感而應,道不可傳。故能異質吻合,殊途元通,播形的,透影玲瓏。似乎月含桂以貞明,泉泛籜而映淨,雲發彩於虹玉,竹乘陰於鵲鏡。」
遼金時期是中國琥珀藝術發展最為蓬勃的年代,由於西方琥珀之路的開通,讓波羅的海一帶的琥珀得以傳入中亞。遼代國力強盛,西方諸國每年都會派使臣進貢各種珍貴材料,其中便包括琥珀;據《契丹國誌》卷二十一中記載: 「高昌國、龜茲國、於闐國、大食國、小食國、甘州、沙州、涼州,以上諸國三年一次遣使,約四百余人,至契丹貢獻玉、珠、犀、乳香、琥珀、瑪瑙器。」
在遼代的陳國公主墓中,曾挖掘出兩千餘件的琥珀佩飾,其中最令人注目的,便是公主與駙馬身上所佩戴的琥珀瓔珞;公主所佩的瓔珞,外圍是由兩百五十七顆琥珀珠,和五件螭龍雕件,及兩件瑞獸雕件,以細金線串製而成,內圈則由六十顆琥珀珠,搭配七件小型浮雕,以及一件雞心佩和一件管狀器串製而成;除了琥珀瓔珞,公主的耳環也是由琥珀搭配珍珠製成,而公主和駙馬的手中,各握有一件琥珀握手,公主的握手上雕有雙鳳紋,駙馬的則是螭龍紋,墓中還有許多不同紋飾的琥珀小盒,有雙魚紋、鴛鴦紋、雁形紋等等,將琥珀的工藝發揮得淋漓盡致。
由於雲南麗江、遼寧撫順一帶的琥珀礦脈相繼開採,明清時期的琥珀製品用途更為廣泛,除了常見的帽正等服飾配件外,琥珀也被運用於鼻煙壺、杯盤、瓶碗、爐鼎等賞玩器物及文房用具上,清宮的造辦處更以琥珀製作成朝珠、扳指和齋戒牌等佩飾,作為皇室及官員間封賞餽贈之用。
隨著朝代更迭,琥珀形制與時俱進,她不僅是大自然萬年的恩惠,也承載著人類數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在琳瑯滿目的寶石礦物裡,琥珀的特殊光華令她獨樹一格,耀眼奪目,溫潤的材質特性與綺麗炫目的色彩,更擄獲了千百年來無數藏家的心。
附註
與各位分享簡易的琥珀蜜蠟鑑定方式,不分新件老件皆可適用。在正常光源下,外觀看似材質相同的兩塊血珀雕件,經過紫外燈的照射後,真假即可一目瞭然。一般所稱的琥珀蜜蠟,其實就是樹脂類的化石,歷經三千萬年以上的地層沉積擠壓後,才可形成琥珀蜜蠟原礦,而年份不足的礦脈,一般則稱之為柯巴脂。琥珀、蜜蠟、柯巴脂的內部,皆包覆著磷一類的微量元素,在紫外燈的照射下,外表會呈現出均勻的螢光反應,若是出現流質狀的不均勻色塊,則多為合成過的加工琥珀,而全然無一絲螢光反應者,就和琥珀半點關係也沒有了。(參考附註圖1-3)
台南市文物協會成立至今已歷36年,在歷任理事長及全體會員的努力下,對文化的傳遞及發揚不遺餘力,也歡迎對中華古文物有興趣的同好一起加入,加入方式請洽本會蔡秘書098278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