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炎東
前言:法國總統大選四月落幕,連任的馬克宏馬上要面對六月國民議會選舉,雙首長制的法國是否會出現左右共治?總統制的美國,十一月將舉行國會期中選舉,共和黨若掌握參、眾議院多數,就有能力制衡、阻撓總統拜登推行政策、預算計畫。就職滿六週年的總統蔡英文,將修憲工程列為第二任期施政重點,但憲法應如何修,才能鞏固民主,保障國家安全永續發展與國人幸福生活?歷任台大教授、警大教授、崇右影藝大學副校長,現為屏東大學大武山學院講座教授的學者黃炎東,提出憲政體制改革與途徑,茲整理如下:
權責相符是憲法基本原理原則。值此國是正處於急遽轉型,兩岸關係又面臨詭譎多變的局面,大多數民意都傾向建構一個分權制衡且權責相符,能為國家帶來長治久安之憲政體制。然而,我們雖歷經七次修憲、三次政黨輪替,政局亂象未解。修憲工程茲事體大,但世界上沒有一種憲政體制是十全十美的,我國憲政體制改革之主要途徑,以下幾點需要全民面對思考,凝聚共識:
我國總統與閣揆 應細緻分工
第一,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民國八十五年我國總統改為公民直選以來,國內外情勢及兩岸關係發生急劇變化,一般民眾認為我國需要一位強而有力的實權總統來因應新局面。但依據憲法,行政院為最高行政機關,仍須向立法院負責。換言之,行政院長必須負責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並負完全政治責任。因此,總統與行政院長的職權應作更精緻的分工,才能充分地發揮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功能。
第二,恢復憲法對於行政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之規定。目前,行政院長由總統直接任免,不須立法院同意,但行政院仍須向立法院負責,造成權責失衡現象。為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應該透過修憲來恢復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行政院院長雖由總統所提名,然仍須基於立法院之同意後始得任命。
第三,總統選舉改為絕對多數制。理由有三:其一,各黨派意識型態壁壘分明,若不採絕對多數決制,而以相對多數決制產生出的總統,如果得票未超過半數,未能獲勝的政黨必然藉民意為由,對獲得少數票當選的總統或其政黨攻訐,使總統在推動政策時,處處受到掣肘,對政局的穩定性造成不利影響。
立院協商機制 應更加制度化
其二,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有關總統、副總統之罷免規定:總統、副總統之罷免案,須經全體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二之同意後提出,並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總額過半數之投票,有效票過半數同意罷免時,即為通過。因此,如以相對多數決制所產生總統、副總統,則有隨時被罷免的可能,對政局也會造成不安。
其三,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第二項第二款規定,立法院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通過後,行政院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由此可知,總統解散立法院之權乃是屬於被動解散權。此解散權依照法理,必須有強大的民意基礎為後盾,如果採相對多數決制產生的總統,在民意基礎上恐有不足之嫌,有可能造成政局紛擾。
第四,力行政黨法規範,建立良性政黨競爭制度,提昇民主憲政文化。另外,立法院的協商機制應更加透明化、制度化,讓民眾得以與聞得知,監督國會問政。
政黨政治 不應淪為仇敵政治
五、落實換軌制形成憲政慣例。若欲在雙首長制的現制存續下,對憲政制度作漸進改革,最迫切需要的配套措施,就是換軌制度的落實及確立。亦即總統在任命行政院長時,須以國會多數黨所推舉的人選為閣揆。此制度若無法經修憲予以處理,則有賴政治人物對憲法的忠誠及自我權力節制,逐漸形成憲政慣例。另一方面,國人也要從選舉制度與選舉期程上,減少府會的不一致,讓半總統制的先天弱點不至顯露。
修憲工程茲事體大,如果僅從政黨利益來看待,或在每次選舉結果後,再依照當時的政治現實來考量,決定要採取什麼制度來符合執政者的最高利益,很容易陷於政黨藉改革之名,行擴權之實,對國家長遠發展相當不利。
要建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謀國家長治久安,朝野全民應凝聚三大共識:
第一,建立公平公正的選舉制度與良性競爭的政黨政治,提昇優質的憲政文化。「政黨政治」不是「仇敵」政治,而是建立在既合作又競爭的基礎。唯有建立一流的憲政體制與良性競爭的政黨政治,才能有效形塑更優質的選舉大環境。
突破憲政困境 法與時移則治
第二、法與時移則治。要有效的突破當前台灣民主憲政困境,中央政府體制確有改革必要;未來我國憲政體制走向,究竟要朝向內閣制、總統制或是對當前實施的雙首長制加以改良,皆有賴以民主協商方式凝聚共識、共同解決。
第三、順應自由、民主、人權、法治、普世價值的潮流趨勢。大凡政治事務難免會有衝突現象,既然有衝突,朝野當以更審慎態度,一切以國家的民主永續發展與同胞幸福生活為前提,彼此互相協商以求得良善解決之道,以符合社會大眾望治甚殷的期待。
民主政治發展乃是一眠大一吋,目的在落實真正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以確保國家發展與人民幸福生活。朝野全民都應深切體認到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法治政治、政黨政治,又是負責任的政治的真諦。
(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