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耆老傳承布農藤編技藝 24日於佳心石板屋舉辦結業式

七十一歲耆老余清山於傳統石板屋前傳承布農藤編技藝。 (花蓮縣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過往在布農族的生活裡,籐編是普遍可見的基本能力。許多的生活用品皆來自採集於周
邊環境,並因應材料的特性加以製作成所需要的工具。在卓溪鄉現今仍持續籐編的族人已是少數,且年齡層偏高。目前鄉內積極教授籐編的長者七十一歲的余清山老師,對於籐編技藝的傳承不遺餘力。
 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境內佳心舊聚落因花蓮縣文化局執行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在眾人的努力之下於去年底完成修復 istasipal 家屋。硬體的家屋結構重新建立,布農軟體的養成也相當重要,如何重現過往族人在家屋生活與工作樣貌?
 花蓮縣文化局日前邀請余清山老師於佳心地區辦理布農籐編課程,學員從佳心採集黃籐,回到山下處理籐料,並一步步完成揹籃。歷經三個週末假日,共七天課程,十一月二十四日學員們將背負著自己的揹籃回到佳心石板屋,告知祖先孩子的榮耀,並在石板家屋前進行結業式。
 佳心舊社周邊黃籐產量豐富,過往生活中黃籐可以用作綁繫家屋樑柱,同時也用於製作揹籃、篩籃與各式容器。參與這項課程的成員以卓溪鄉布農族人為主,其中不少來自卓溪鄉登山協會的成員,希望能揹著自己所編織的黃籐揹籃上山帶隊,也讓更多人看見布農族的山林生活工藝。也有少部分來自各地區有志於籐編技藝者,在經歷七天課程已產生革命情感,期待未來籐編技藝透過更多元的方式來推動,吸引更多族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