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菡,衣帶漸寬終不悔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大才子蘇軾對於「詩佛」王維的高度讚譽。
不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並非表示「詩即是畫,畫即是詩」,乃是指詩文與繪畫,在抽象的精神及情感面是互通的,猶如心與心相印一般。
而精通詩、畫、樂的王維也曾如此自白:「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咀嚼這兩句,頗感心戚戚焉,想我自幼也非常喜歡畫畫,雖從未拜師學藝,但中、小學時期,一直是代表班級、學校參加各種繪畫、寫生比賽的常勝軍。少時,作文成績也不錯,青春敏感,常喜歡藉散文、新詩來強說愁,但始終認為自己的畫技還是略勝一籌的,甚至以為不必報考美術系,接受學院派薰陶,未來假以時日,仍可以輕易畫出名堂。
於是,從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之後,便自然地尋找能夠發揮語文專長的職業,如出版界的編輯、音樂界的企劃文案,至電視界的記錄片編導及製作人。記得在擔任編導期間,同樣自負的影像剪輯師曾對我說:「因為妳寫的報導文稿充滿畫面感,所以很容易找到需要的影像,在剪輯時也特別有感覺。」
日後,繼續以有畫面感的文字,寫出兩本閒話「生活美學」的散文集之後,於教導牙牙學語的幼女學習唐詩時,又意外發現:以繪畫來引導孩子學習詩文,或許更能達到效果;而同樣熱愛塗鴉的幼女,對於「把詩意畫出來」的提議也興致勃勃,於是在孩子可塑性最高的五歲至七歲期間,我們母女幾乎天天浸潤在習誦唐詩,以及如何把唐詩「現代化」、「本土化」的想像世界中。
把唐詩「本土化」的端倪,緣於2003年赴南京拍攝〈鄭和下西洋〉紀錄片的經驗,記得初抵南京的晚宴上,一位女服務員一邊端來一盤肥美的大魚,一邊介紹是產自長江的鱖魚,我乍聞之,以為是「桂魚」,因為很陌生,忽然間,潛意識中的記憶被喚醒似的,竟情不自禁吟出「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兩句,沒想到順口而出的詩,立刻博得來自兩岸所有同席者的驚喜與喝采。
在那當下才意會到:唐詩,有不同的時、地、景、物的不同情懷,熟背的唐詩,在詩的故鄉,才能產生血濃於水的化學反應!
因此,隨後遊訪東晉名士王導與謝安的故居時,再憶起「朱雀橋頭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四句,又出現近「鄉」情怯的悸動,所以〈漁歌子〉及〈烏衣巷〉兩首唐詩,自然是為孩子細訴歷史情懷的最佳繪畫題材。
那麼,幼兒必學的〈登鸛雀樓〉這首詩呢?那幾年,幼女僅隨我們遊歷過上海、寧波、普陀山等地,皆非唐詩的鄉土,遠在山西的鸛雀樓,我們至今也未到訪過,就不能產生情感連結嗎?然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情境,不是放諸四海皆有嗎?從北台灣的紅毛城眺望觀音山及淡水出海口,不也能詮釋詩文的概貌?!
同樣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傳誦千年的佳句,幼女竟在乘坐貓纜時突然吟誦出來,語驚同座,耳濡目染的薰陶果然奏效,所以她為〈登樂遊原〉畫出「搭纜車上貓空賞夕陽」的生動圖畫。另外,幼兒較不易理解的〈楓橋夜泊〉,我們在日月潭也發現類似的情境元素:寺院、銅鐘聲、夜泊的船隻,以及江楓燈火,母女倆又共同創作出〈夜泊日月潭〉的美景來。
在陪孩子畫唐詩的過程中,一旦找到新創意的頭緒,把唐詩「現代化」的新穎詩畫,便一首又一首地實現了,譬如:在〈春曉〉、〈池上〉、〈靜夜思〉、〈竹里館〉、〈嫦娥〉、〈秋夕〉等詩中,女兒皆化身為主角,以「身入其境」的角度,描繪出與她息息相關的現代風情畫。
經過近三年的耕耘,母女倆合作完成了24幅唐詩畫,及24篇細訴創作思路的散文之後,卻在台灣探尋出版機會時,一再踢到鐵板、遭拒門外!慶幸,最後博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王焰社長的鼎力支持,《陪孩子畫唐詩》套書得以順利付梓,且接連三年榮獲「上海好童書」、「中國桂冠童書(歷史文化)」、「中國家庭教育影響力圖書TOP」三項獎勵,第三項殊榮還是王社長親自來訊祝賀的,她說:「沒想到妳們這麼會得獎!」
令人唏噓的是,2019年初,終於得以在台灣問市的繁體版,又因發行商、出版商陸續倒閉,成為無辜的滯銷書。遺憾無能也無緣在家鄉引起回響,但至少,「唐詩新美學」已滋潤了我的愛女和大陸上萬小讀者的詩心畫意,並成為我個人繼續抒情為文的養份!
近幾年,隨著臉書、line的流行,又滿足了我結合照片影像,及散文、新詩、唐詩格律,分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心得,這也意外獲得惜情、惜才的名畫家王迎春的共鳴與共識,至此,繼「陪孩子畫唐詩」之後,筆耕之旅又進入「為畫賦詩」的新頁,人生最難得事莫如千里馬之遇伯樂!
「為畫賦詩」其實是中國文人畫的特色,宋代以後,文人們開始興起以山水畫入詩,藉自然無為的山川風物,來抒伸受到壓抑的情志,並不約而同地在畫上題詩寄寓抱負,或許也是對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追求。
初見到迎春分享的〈墨韻〉三聯作(仍屬西畫範疇)時,立刻觸動我為之寫詩的興致,這三幅作品,從畢卡索的立體主義汲取的維度轉換觀念和技藝,高明地演繹出光和影正不斷消長的肌理變化,令畫面充滿動、靜對峙的生動張力。水墨的通透度也一再引誘視覺進入虛擬的鏡相萬花筒,感受經由光源折射、反射的各種物象,在玻璃帷幕上交錯變化,或經驗置身其中一再被扭曲變形,入鏡再出鏡的趣味,賞後靈光乍現,很快寫出一首〈都會禪〉:
遊走在
連棟的 對峙的
帷幕大樓之間
你我 以及
路樹 街燈
皆無所遁形
在輝光與琉璃
共構的鏡相維度內
任誰都會迷失
卻 很快樂
吸飽了忘了誰是誰的
咖啡因
驀然回首 那人
確在燈火闌珊處
還有朵朵 紅荷
微笑於虛空中
狂喜於 遇見
人生第三重境界
另一幅同屬墨韻系列的橫幅佳作,更似直接「捕光捉影」入畫中,精準掌控了水的透明度,令顏彩和墨色呈現出乾淨利落的水色光影,技巧和意境實勝出千篇一律的中式荷塘水墨畫。迎春說畫中的荷包具雙重意涵,幽默與祝福的寓意,又令整幅畫從出世間銜接上人間地氣,也令詩興泉湧,於是產出〈出水荷包〉這首偈:
影影綽綽
綽綽影影
當日漸長 夜漸短
光和影的對角戲
變出更多魔法
如水也能溶化瀝青
在心與心相印處
拓出
詩 的墨韻與藍調
靜候
蛙鳴蟬唧
再度鋪天蓋地
一朵浮水而出的
荷包
瞬時凍結了
三生三世的噪鬧
原來
這是長夏的
一首偈
為迎春的「新立體主義繪畫」寫詩,必須以感性的詩句,精確詮釋理性的繪畫美學,言之成理之外,還需顧及詩句是否能勾勒出其他觀者也能認同的畫面,是相當有意思的挑戰。
就如同王維寫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兩句,曹雪芹借了香菱的角色品評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又太俗。闔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
職業病使然,又提到《紅樓夢》,因為曹雪芹也是擅長運用詩文,描寫出栩栩如生的畫面的頂尖高手。在王維及曹雪芹兩位大師面前,我的藝評詩或許只能算是小兒之戲,但至少,創作的過程是盡興的、具自我療癒效果的,接下來,就看繼續產出的「藝評詩」,能和迎春的「紫色療癒系列」、「光和空間系列」等一起砥礪出什麼星火了,星星之火也能燎原,不是嗎?!
劉雨菡/簡介
學歷∕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以岑梵、劉菡為筆名
專研∕中西文化及藝術史、陶瓷史、美學、《紅樓夢》
專長∕寫作(散文、詩)、藝評、企編、策展、空間設計
*於台北雅痞書店、微信開講《紅樓夢的道與藝》線上課
*其他藝評文章收錄於痞客邦 菡語錄lotus0705@pixnet.tw
歷年著作
《十歲女兒的紅樓夢》 《陪孩子畫唐詩》 2019年台灣版
《陪孩子畫唐詩》(簡体)2015年於上海出版,榮獲三項大獎。
《從千山到萬水-1949渡台名人故居》2016年7月於北京出版,集民國人物傳、文史藝術之深度歷史旅遊文集。
《今天,回家喝咖啡》生活美學,2002太雅生活館出版
《生活,其實也可以很美麗》生活美學,1997新路出版
《35歲獨立宣言》 兩性關係,1999年商周出版
編著:
《拾穗山水間–葉淑蕙用鏡頭寫詩》2022年
《婦聯六十週年紀實》、 《婦聯六十六週年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