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薈〉天雕大師白滄沂─化朽木為神奇─

星雲大師與蘇主席進強鑒賞天雕作品。

你看過素人藝術家獨自創立一棟博物館嗎?

木頭在一般人眼中永遠是木頭,但在白滄沂手中,就可幻化成不同凡響的藝術品。

你看過一個人可以舞龍嗎?

許多藝術家窮其一生,都在追求無止盡的最高的境界。

未來光影的顯現,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耐得住寂寞、慧眼獨具的白滄沂,近期的創作,就令人驚喜、驚艷。

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內的鋼材構造。

白老師創新的傑作,看是朽木,但經白老師關燈後,再持手電筒一照,立刻顯現一尊一尊的觀世音菩薩、達摩祖師、呂先祖、尊者,坐在法船上,這件作品名稱就叫做「佛在我心中」。

這種運用光影明暗變化,將枯木「化腐朽為神奇」的創作方式,在台灣尚無人出其右。

尤其展示時經白老師手一動,更顯示每尊佛像栩栩如生,更有一件作品,包括台座觀世音菩薩,都是沒有雕刻,天然的,一體的童子拜觀音坐相。

六號國道作品:揚昇
材質:紅銅

乾枯的葉子在人們的心中,是隨手可丟,不能利用的東西,但在白老師眼中卻是殊勝的藝術造型。

有一天,白大師和太太在開車回博物館途中,他忽然車子停下來,請副座的太太下車把車前的一片枯葉撿取,兩人就在路邊仔細檢視,發現那片葉子的形狀,像丹頂鶴、又像天鵝,兩人快樂的相視而笑。

白大師說,三十年前,許多藝術愛好者,去觀賞他收藏、創作的作品時,常有人探詢作品是否可高價割愛,但他總不為所動,一心一意就是想要蓋一座博物館,沒有想到卅年後的今天博物館蓋起來了,原件作品還在,賓客來時,看到翻鑄的銅雕,更可看到原件的木頭作品。

埔里天水蓮大飯店作品:大豐收 材質:紅銅
台中市東勢高工作品:鷹揚
材質:紅銅

鑄銅之後,也嚐試用琉璃、水晶、不銹鋼讓民眾觀賞,沒有想到獲得更大更多的讚賞。

慧眼能識朽木

白滄沂,南投市營盤口人,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畢業,一心一木百年千年志業。

作品:涅槃 材質:琉璃

但為了木頭,把一生積蓄全部投入博物館。自小八歲住在南投市貓羅溪畔長大,八歲即喜好台灣木頭,至今七十歲無師自通,沒有師承,對木頭有一種特殊情感,也有一種深深的創意,木頭在別人手裡永遠是木頭,但在白滄沂手裡就會幻化成珍珠、瑪瑙、鑽石。

作品:菩提葉
材質:琉璃

讀初中時,下課後需到家裡二分農地種芭樂、除草,高中時會種番茄,每天早上送到學校賣給福利社,人的一生想像不到的很多、很多,再想也想不到能夠有這麼一天,把自已的作品,送上國際舞台,又能被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院東方館永久典藏。德國柏林樹木博物館,昇華作品永久典藏英國倫敦藝文中心,赴法國、美國、日本、泰國、義大利特展,是他這一生最大的榮耀。

天彫不解之緣

佛在我心中。

38年前,剛好經過谷關有一個大水庫,看到水庫上大大小小木頭很像竹筍,他問工人,為什麼要把這麼漂亮木頭燒掉,工人回答,沒燒掉會擋住水的去流,所以必須把它燒掉,但它們是有造形藝術品呀!所以他只好花一點費用,請工人撈上岸來。回家後請教林木專家,專家說這是海拔1千公尺以上需百年才有,材質大部分是松、扁柏、紅檜,從此之後,就開始與天彫不解之緣。至今因為堅持,才有機會燦爛。

素人蓋博物館

迄今,白大師個人收藏八千五百件作品,為了保護這些木頭天彫作品,特別蓋了一間木頭造形教育博物館,讓這些上天賜予的「天雕」有個容身之地,他也自許,滄沂之手,絕不會把它當柴燒,每一件都是珍品,天彫作品材質有檜木、紅檜櫸木、烏心木、松木、牛樟、香樟、梢楠木、紅豆衫都是上好的材質。除了材質好還可利用優質造形因地制宜,適合在公共場所,展現它們的英姿,比如六號國道、埔里二二八紀念公園、布袋港港口、王功漁港、高雄科博館、國立東勢高工、鄉公所地標、南投縣議會、南投縣警察局、愛心公園、鳳凰谷鳥園、地政事務所、寶佳機構益翔建設公司、城鄉地景可看到天彫公共藝術立足點,但是一件好的公共藝術作品,要立足於各大公共場所,第一要注意的是安全,作品內的H型鋼厚度、結構、強度,都是需經結構技師簽證。

作品驚艷國際

2OOO年時白老師應行政院新聞局邀請,至德國柏林的樹木博物館舉辦個展,特地帶八十九件銅雕及天雕作品展覽,其中二件菩提葉及水雉木作品總是隨身帶在身邊,它的造形非常奇特,線條柔美、簡潔有力,令人驚艷。這二件及其它87作品,在展出期間獲得德國觀眾的滿堂彩。

白大師萬萬沒想到,真有這麼一天,能代表台灣木頭,到全世界、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日本、泰國、義大利去展現它們的英姿,為台灣爭光。這就是台灣木頭的價值,因為它們有勵治作用。

將無形轉有型

白大師說,46年前開始,每件天雕作品都是來自全台產地,宜蘭、花蓮、信義、仁愛、谷關,早期木材商把留下來的廢木,因看好它們的造型、紋理、線條、轉折凹凸、律動、層次,一件一件精選買下來好的作品,不能只有直線沒有弧線。因為這些造型、曲線是經過大地之滋潤,無形轉有型,蘊育出台灣人的特性,韌性、耐力與生命力。

白滄沂說,「我曾經用很多大自然的材料來創作藝術,木頭,是我認為創作最好的材料。無論是從顏色、大小、形狀、線條、凹凸、轉折、律動,尤其它在地底下的韌性、耐力與生命力,擺放角度、位置、間距都能讓我發揮到極致。」看得出來,藝術家非常享受他的創作歷程,他的全身投入絕對是一種心靈的淨化,看到大地的作品,想到羅丹的幾句話,「藝術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發現出美來!美無所不在」。

珍貴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的知識,是2O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一種藝術運動,強調大地景觀和藝術作品本身的關聯性,直接在自然界創作,創作材料也直接取自於自然環境,將土地、山谷、江海、公共建築或畫布創作出富有意義的作品,拉近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白滄沂的作品,就屬於大地藝術,借助普通的木頭,產生獨特的美感,促使人融入大自然,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白滄沂為什麼利用木頭的造形來作公共藝術?一它的形體是人的大腦想像不出來的;二簡單明瞭扼要線條分明;三台灣特有木頭;四台灣特有春夏秋冬,但經過白滄沂轉動腦手眼睛千百回之後,才會成為藝術珍品。

白滄沂館長/簡介

「天彫」原本是枯木,經由藝術家白滄沂利用大腦及雙手,擷取枯木最美的造型,重新賦予生命詮釋與定義,限量鑄造成銅雕或公共藝術作品,再造現代雕塑。

這樣的創作形式,得天獨厚,放眼世界前所未見,以自然為始,重現還原藝術的根本,別人是砍伐「活」的樹木,讓宅「死」去再鑄銅,而白館長最大的特色是讓原本枯木起「死」回春,重造「活」藝術,恢復它們的光彩,還原自然生命永垂不朽之根本。

白館長不但發揚台灣本土藝術,把臺灣的根,推向國際舞台,創造出藝術奇蹟。

〈現任〉

白滄沂天彫博物館館長

中華文化推廣協會監事

國台灣大學實驗林管處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