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海上瑰寶展 人獸形玉玦吸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刻正推出「海上瑰寶─台灣古代海路交流特展」,展出近百件台灣四千年來的貿易精品,其中展出十三行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玦,造型狀似埃及阿努比斯胡狼頭神,引發討論風潮,歡迎民眾到館揭開神秘半獸人之謎。
十三行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玦造型特殊,直立人像有著軀幹及四肢,雙手插於腰際,上方頂著似獸形的頭部,讓觀眾大呼「好像埃及阿努比斯」。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這次「海上瑰寶─台灣古代海路交流特展」將展至明年一月十二日,展出十三行遺址出土的唯一一件人獸形玉器,以平面玉片鏤雕,作工精美,是稀少且珍貴的玉飾,由於多數出土於墓葬人骨耳邊,推測做為耳飾使用,並具有儀式性意義。
台灣各地的人獸形玉器依造型可分單人型與雙人型,十三行遺址出土人獸形玉玦雖為單人,但頭部獸形有斷裂痕跡,推測原件應與卑南遺址出土的雙人形相同,呈現兩人頭頂獵物的形象,而台灣原住民族有許多關於動物祖靈的傳說,人獸型玉飾顯現了台灣特有的設計風格與文化意義。
十三行館長陳春蘭表示,人獸型玉玦可能由島內交易而來,位於花蓮縣的支亞干遺址,鄰近豐田玉礦脈,地表遍布玉廢料及半成品,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許多石料帶有切割痕,因此認為這裡是當時的玉器製造中心,透過陸路及海路交換到全島。
陳春蘭說,台灣玉不只在島內流通,考古研究顯示,台灣玉在四千年前就在海外出現,更在二千五百年前到達東南亞沿海地區,可見台灣玉在環南海地區貿易市場,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邀請社會大眾到館一睹台灣四千年來的貿易精品,並揭開神秘半獸人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