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兩岸關係風險與展望

「2023年兩岸關係風險與展望座談會」十七日在義守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舉辦。(記者許正雄攝)

「二0二三年兩岸關係風險與展望座談會」緣起與概要:

二0二三年伊始,疫情逐步解封,二0二三至二0二四年是台灣的總統大選年,和平與戰爭的抉擇氣氛愈濃,朝野各黨與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受各界關注。國際間,美中在戰略對峙中仍保持高層對話,新型態美中關係對兩岸關係又將帶來什麼影響?

展望二0二三年美中台與兩岸關係,是持續暗潮洶湧,抑或可能掀起驚濤駭浪、掀翻和平之舟?南台灣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定位及其影響,都值得深思與重視。

座談會於十七日下午在義守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舉行。主辦單位:高雄都會發展文教基金會、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中華日報等。

陳建甫
李樑堅

座談會共同主持人:陳建甫(高雄都會發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樑堅(義守大學副校長)、丁仁方(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理事長,引言人)。特邀來賓:林祖嘉(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引言人)、邱謝明(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秘書長)。

南台灣兩岸關係研究學會秘書長邱謝明

與談學者: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李銘義(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劉維群(高雄餐旅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教授)、胡以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馮國豪(前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教授)、余元傑(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吳建德(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教授)、林信雄(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採訪撰稿:記者趙家麟、攝影:記者許正雄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如何因應「務實台獨」 國民黨如何精進「九二共識」成會談焦點

「2023年兩岸關係風險與展望座談會」十七日下午在義守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舉辦。(記者許正雄攝)

「二0二三年兩岸關係風險與展望座談會」十七日下午在義守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舉行,南台灣兩岸關係者齊聚一堂,討探當前美中台與兩岸關係情勢與發展,其中,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如何因應「務實台獨」工作者的罩門?國民黨如何精進「九二共識」論述,都是座談會的焦點。

座談會主持人、義守大學副校長李樑堅表示,和平才是硬道理,人民期盼經濟安定、生活穩定,但是,役男役期延長,美國每年廿億融資要台買武器,俄烏戰持續,台灣受全球地緣政治衝擊被推第一島鏈核心,也讓人憂心。

會中,多位學者提出國民黨「九二共識」應避免再陷入泥沼,甚至不必過度凸顯「一中各表」,改以精進處理的「九二共識、和平保台」等強調和平價值。

國民黨大陸事部主任林祖嘉表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必須維持,若要調整論述必須從長計議。目前,維持九二共識,重點放在強調戰爭與和平的抉擇,以及九二共識具有維持兩岸對話溝通的能力。

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李銘義認為,強調「九二共識」很好,大陸也接受,但國民黨在選舉中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繼續堅持下去,有何幫助?前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教授馮國豪則認為,九二共識向上尊重一中憲法,至於各表內涵,你知我知即可。

至於賴清德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成大政治系教授丁仁方認為這是賴的最大罩門,但賴清德可能會表現在「兩岸互不隸屬」、「維持現狀」、「民主保台」等宣示,強調延續蔡英文路線與四個堅持、求取選民的最大公約數。

和平保台 國民黨做得到

林祖嘉

林祖嘉(中國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

馬政府時代有九二共識,直航、觀光、司法互助、參與國際活動,甚至舉辦馬習會,兩岸關係非常好。很可惜,蔡上台不接受九二共識,又找不到替代方案,兩岸情勢逆轉,惡意螺旋驟升,幾年的時間,台海從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變成兵凶戰危。

中國大陸在兩岸政策上,愈來愈走自己的路,包括兩制台灣方案、總體方略等;大陸現在仍希望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統一;但仍劃下台獨與外部勢力介入的兩條紅線,而不放棄武力,著實令人難以接受。

賴清德說要「和平保台」,國民黨親美友日和陸,本來就提和平保台。如果大家都要和平保台,誰做得到?國民黨的2D戰略,強調防衛與對話,有能力和大陸維持順暢對話管道。

中共對台 提新征程概念

丁仁方

丁仁方(南台灣兩岸關係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近期對兩岸的關係,有幾個重點。第一,中共廿大後,提出的新征程與新時代總體對台方略。新征程概念。是時程概念,很多人說二0二七、二0三二,反映習近平在任期結束前,會有一定程度的舖陳。此外,還有中共建政百年的二0四九,民族復興也包涵了兩岸統一。

其次,新征程也有路徑意涵。具體而言就是反對台獨與外部勢力干涉,還有不放棄使用武力,朝向統一進程。

至於台灣的大選,國民黨目前尚無足以與賴清德對抗人選。賴的作為模式,首要是黨內派系整合,黨內要定於一尊;其次是丟出風向球,如「和平保台」,未來可能走向「民主保台」,以符合蔡英文路線與青年期待。

兩岸走勢 主動權已不在台灣

余元傑

余元傑(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兩岸關係的走勢,主動權已不在台灣。從美中的對抗來看,區域安全與兩岸關係,明顯是在大國角力下主導,例如釣魚台的爭議,已經看到台灣的話語權。

兩岸政府的對抗中,民間也是被動的;從鳳梨、 釋迦、蓮霧等水果事涉兩岸農業檢疫等農漁水產、酒品飲料問題禁入大陸,決策權都在中央,地方政府都無能為力。南台灣是農漁產業重鎮,陷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困境。

第三,台灣政體中央集權、集錢,現在,中央由民進黨控管政策與資源,兩岸政策不放手,預算抓在手,沒有地方包圍中央的籌碼。

現在兩岸處於對抗情勢,目前看來並沒有解套、放寬的跡象。回顧一九七九年美國與台灣斷交時,一堆人出國,現在,外國人普遍認為台灣可能發生戰爭,但國人同胞有多少人知道相關資訊?民意的翻轉,仍處於一個資訊被動的狀態。

美中對抗基調不變 張力減緩

馮國豪

馮國豪(前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教授):

新的一年,美中對抗的基調不會改變,但張力會緩和。美中高層近期陸續對話,後續值得繼續觀察,特別是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是否訪台?蔡英文是否訪美?美中之間是否開始進行交涉?

其次,中國大陸面對自己的政權維穩,必會做一些調整,例如疫情的解封等。但大陸對台政策,軟的不會更軟,硬的會更硬。但,今年六月前後,兩岸的學術研討交流,或有可能會做一些放寬。

民進黨方面,會跟隨美國的腳步走。賴清德往台獨的方向,會「多做少說」,也繼續講「和平保台」,警示台灣社會不要有疑美論。

國民黨方面,已經是出防衛與溝通的2D戰略,但國民黨面對的考驗,必須進一步論述在自我防衛方面,有何具體可談?至於九二共識,只要對內強調憲法一中即可,其他不必多言。

九二共識精進 藍才有望勝選

吳建德

吳建德(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教授):

許多觀察為兩岸必有一戰?從國際關係來看,可能會引發生戰爭的幾項條件,兩岸幾乎吻合。大家都希望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九合一大選落幕,國民黨大勝,但回顧二0一八年選舉,國民黨也是大勝,但兩年後的二0二0卻大敗。國民黨若不能記取前車之鑑,二0二四之後,恐怕是萬劫不復。

國民黨的兩岸關係論述,「九二共識」已被汙名化,必須要再精進處理。因為,「九二共識」在過去的兩次大選中,已被印證失敗。關鍵在中國大陸並不承認「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的精進,可以接續強調「和平保台」,不要再刻意去提一中各表。趙少康在九合一選舉時提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販夫走卒都能知曉,因為與切身利益有關。「九二共識」的精進,就應該提出「人聽得懂的話」。

2024可能是兩岸和平最後機會

胡以祥

胡以祥(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兩岸應有一戰,恐怕是必然。原因在於年輕人受到歷史教科書影響,失去對中國的認同感,不知道袁崇煥是誰、螺螄粉標語也出現中國人認同爭議。

二0二四可能是兩岸和平的最後機會,但國民黨往往忽略自己的重要性。如果國民黨可以勝選,兩岸或有緩和空間,否則,中美競爭力的消長、習近平的歷史期待,兩岸恐怕難避免一戰。

其實,國民黨有很多事要先內省,不能把責任全歸於民進黨;例如,國民黨立院黨團戰鬥力?地方黨籍民代在議長選舉時轉向?

至於賴清德的表現,賴在台南是為民進黨的不團結道歉,並不是為黑道、賄選道歉。賴知道問題在哪裡,但只懂得包裝。民眾如何從多管道了解資訊,變得非常重要。

美中台作為 大選年觀察指標

李銘義

李銘義(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

展望今年兩岸關係,大陸疫情封控解封,疫情消退大概要三至六個月,同時,外部大環境中,各國期待經濟復甦,需要人流與經貿往來,大陸也正推展大國元首外交,加上俄烏戰爭仍在持續,兩岸議題並非全國最關注焦點。

台灣大選年可觀察的幾項指標,如各黨候選人嘗試赴美訪問?美對台軍事融資,布雷車爭議,戰爭在台灣內陸打城鎮戰,及其帶來不可預測的衝擊。

預測民進黨的可能作為,邀訪麥卡錫訪台,布置反擊武器。喊出抗中、聯美、保台口號,並操作中國是不友善國家,履行務實台獨路線。美國:協助台民主同盟,擴大武裝台自保力量。

國民黨方面,制度化初選機制很重要,要準備好大選兩岸論述,避免九二共識陷入泥沼,強化國民黨才是和平製造者,有能力處理兩岸和平,透過親美和日友陸,不會讓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

農漁產輸陸卡關 南部重災區

林信雄

林信雄(屏東科大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延續三年,在中國大陸解封狀態下,美中高層續有對話,兩岸交流似乎出現新契機。二0二三至二0二四年是台灣的總統大選年,朝野各黨與總統候選人的兩岸政策論述,以及大選期間兩岸政策的調整與否,都是重要的觀察指標。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雖然大勝,但並不戈表二0二四年大選前景光明一片坦途,想重返執政,仍必須提出讓民眾認可的「兩岸路線」之論述,才能應對民進黨的「抗中保台」。

農漁水產等輸陸問題卡關,民進黨政府拿不出具體作為,造成農漁民與一般民眾很大的損害,產地南台灣尤其是重災區。兩岸關係的變化,在南台灣,更能凸顯其風險所在。

國際政治板塊化 陸試圖解構

辛翠玲

辛翠玲(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

中共廿大畢閉迄今三個月的觀察,本以為習近平的執政風格,意識型態導向會更強,但令人驚訝的是,較過去更具務實度、彈性都比預期高,特別是白紙運動之後的疫情解封、防控大轉變。

國際政治大勢正走向板塊化,中國大陸試圖拉回、解構,特別是從歐洲、亞非著手。歐對中國大陸的態度,取決於中方對俄羅斯的態度;若中方主張俄烏戰爭要調停、協商,很可能解構板塊化現象。

其次,美國是遇強則強、遇弱更強。美國對中國大陸,要取得絕對優勢,台灣則是要穩定的生活空間,兩廂不同。國民黨要與美國共處,自己必須要夠強,如果是溫良恭儉讓,恐怕不是好方式。

開放陸客陸生來台 各界期盼

劉維群(高雄餐旅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教授):

兩岸關係中,除了國際政治、軍事安全議題外,民眾與產業界關注的是有關大陸禁止台灣輸入農漁產、觀光產業、陸生,希望早日恢復交流。

政策與疫情關係,陸客來台人數大幅降低。現在,雙方對觀光客交流都採緊縮政策,人民很有感,希望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應該重視。

至於陸生問題。陸生在二0一六年赴台人數達四萬多人,如果大陸願對台進行友善互動,應該早日恢復陸台赴台交流。

二0二四年大選,滿廿歲公民四年來累計九十八萬多人,年輕人是影響選舉的重要關鍵,政黨要了解青年想法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