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與人類生存環境生態息息相關 嘉大盼政府多關注蝙蝠生態

臺灣特有種小蹄鼻蝠。(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中華文化「蝠」有「福」的意味,廟宇的彩繪中都有蝙蝠圖騰的存在,象徵著天官賜福、五福臨門。

嘉大研究團隊指出,全世界大約有一千四百種蝙蝠,臺灣有三十八種,本島有三十三種,三種僅在金門、一種僅在綠島、一種僅在馬祖有發現紀錄。其中十一種為特有種,六種特有亞種。蝙蝠大多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研究指出,臺灣蝙蝠有九十%以上的種類以食蟲為主,蝙蝠對人類是相當具有貢獻的哺乳類動物,每隻蝙蝠每晚吃掉昆蟲重量約占其體重的二分之 一,有助於抑制害蟲,降低農作物危害及疾病的傳播,臺灣葉鼻蝠為其中之一。少數是食果或花粉性蝙蝠,例如:臺灣狐蝠、棕果蝠及印度犬果蝠,可幫助植物傳粉或散播種子,提高作物產量,每一種蝙蝠在生態角色皆具重要角色。

其中,全世界有三種吸血蝙蝠,位於中南美洲,當吸血蝙蝠鎖定獵物時,會悄悄降落在獵物(通常是牛、豬或禽類)身上,用像刀片般銳利的門牙在獵物身上輕輕劃出小傷口,再用舌頭舔舐流出的血液。但吸血蝙蝠對人類也不完全沒有貢獻,經國外研究證實,吸血蝙蝠其唾液中含有抗凝血劑,可治療血栓。

嘉大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劉建男副教授表示,臺灣的蝙蝠多樣性高、特有種比例也高,少數蝙蝠具有海拔遷移之特性,目前蝙蝠調查的方式有日棲所調查、豎琴網或霧網捕捉紀錄、蝙蝠超音波偵測器及無線電追蹤等。希望政府能多關注蝙蝠,降低人為對蝙蝠的干擾,因蝙蝠與人類生存的環境生態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