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孫曜樟/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箭毒蛙房內,去年底三角枯葉蛙經過一夜激情產下一窩數量多達一千多顆卵的卵團。日前動物園首次迎接成功上岸的小蛙,動物園方表示,這代表台北市立動物園在三角枯葉蛙繁殖技術上有重大的突破,並在過程中取得非常寶貴的經驗。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距離上一次動物園三角枯葉蛙繁殖產卵轉眼已經五年的時間,從去年嘗試繁殖到產下一千多顆卵的卵泡,對箭毒蛙房的保育員楊志平來說,驚喜的同時也挾帶著相對的責任。原本箭毒蛙房就是動物園箭毒蛙繁殖的重鎮,但隨著羅地島蛇頸龜育幼、紅眼樹蛙以及三角枯葉蛙加入箭毒蛙房的物種繁殖行列,即便有自動化設備減輕照養的負擔,面對一千多顆三角枯葉蛙卵很難像國外一樣採取精緻化的照養方式,但楊志平依然不畏辛勞,參考國外以及五年前的照養經驗,以大規模照養方式勇於面對這一次的挑戰,終於在日前成功迎來動物園史上首次的三角枯葉蛙小蛙上岸,準備進入下一段蛙生。
園方指出,三角枯葉蛙的蝌蚪從孵化到變成小蛙歷經三個半月的時間,但從蝌蚪變成小蛙還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就是從鰓變成肺並將尾巴收回到身體裡的轉變階段,三角枯葉蛙大約要歷經七天左右的時間才會完成,此時剛上岸的小蛙會停止進食,養精蓄銳準備迎接下一個階段。
目前箭毒蛙房裡約有二百多隻的個體成功上岸,水缸裡也還有多達六百隻左右的蝌蚪準備登陸,雖然現在還沒有三角枯葉蛙準備放展的消息,但希望這批小蛙能順順利利的長大,未來能在兩棲爬蟲動物館與民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