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 全球探索 〉兩岸陷入軍事、經貿雙重危機?

蔡英文在美國會晤眾議院長麥卡錫,大陸立即對台採取軍演反制。(取自總統府網站)

■丁仁方

蔡英文總統過境美國,中國大陸解放軍進行環台軍演,賴清德獲民進黨提名成為總統參選人的同一天,大陸商務部宣布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兩岸關係是否陷入軍事安全與經貿交流的雙重危機?

觀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上任、實際負責對台工作以來,對台政策更具整體規劃性,經費更充裕;簡言之,可謂對台工具箱的項目多,而且,面向更有層次,手法也更細膩。

例如,在外交上,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我友邦宏都拉斯即告斷交;蔡與美國聯邦眾議長會晤,去年八月的「蔡裴會」,今年四月的「蔡麥會」,無論是在台灣或美國本土,大陸都立即對台採取軍演反制。

現在,大陸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宣布的時間點,就在賴清德獲民進黨提名同一天,也極具針對性。而且,調查的第一階段在今年十月十二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必要時可延長至明年一月十二日。

 

 陸對台啟動貿調 極具針對性

 

換言之,屆時,調查結果以及是否採取報復反制手段?就押在台灣總統大選一月十三日投票日的前一天。對於大選結果的針對性,已不言可喻。而且,在這近九個月的過程中,對兩岸經貿前景、產業發展風險,埋下了不確定變數。

大陸對台經貿政策長期標榜「惠台」、「讓利」,台灣視為理所當然,如今突然宣布要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兩岸關係是否出現了質變?其實,大陸對台「讓利」的方向並沒有改變,但在執行面開始調整為「有條件的讓利」。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二0一五年三月就公開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的政治基礎,若「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九二共識」被大陸作為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核心是「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但民進黨政府強調「兩岸互不隸屬」,大陸民眾反彈很大,北京對台「讓利」必須視兩岸政治情勢發展設下條件。

「貿易壁壘」調查的後續影響不容小覷。首先,大陸做法完全符合WTO規範,涉及的產品共計二四五五項,台灣對其他國家開放,卻只對大陸禁入,確實會被視為歧視性待遇。

 

 農產禁銷 農民投票意向未變

 

根據經濟部國貿易公布,台灣目前准許九八三五項中國大陸農、工產品進口,但市場開放占比還不到百分之八十;相對的,對歐美國家的開放比則已達百分之九十七。

其次,經濟部指出,禁止從大陸進口的二四五五項商品,去年出口金額為二四八點五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的百分之五點二,當中出口到大陸的金額為四四點三億美元,占台灣對大陸出口為百分之零點九,若大陸採取報復反制手段,對台灣「影響非常小」。

但大陸報復反制手段,不見得只針對被禁入的二四五五項。以美中貿易戰為例,美國對中就祭出廣泛的懲罰性關稅,大陸若比照採行相同手段制台,台灣受影響的金額將達到三百至五百億美金;同時,受衝擊的台灣產業,陷於美中貿易戰的困境中又將雪上加霜,可能加速產業外移部署。

然而,若從政治利益觀察,「貿易壁壘」調查基本上對大選影響不大。主因是農業雖受傷害,仍可透過輔導轉業對等方式降低衝擊;何況,虱目魚、釋迦、鳳梨、蓮霧等,近年來從輸陸全盛期到禁運,並沒有明顯改變農業人口的投票意向。

 

 侯友宜訪星 補兩岸論述學分

 

侯友宜訪問新加坡,補修兩岸論述學分用意甚明。圖為侯友宜會晤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取自侯友宜臉書)

可以關注的是,因為兩岸政治敵對帶來經貿衝擊,必然會成為大選爭論議題,經由藍綠文宣戰操作,可能放大政治效應,最後誰能夠爭取民意認同,還要觀察選情的後續變化。

影響台灣大選的主要因素有二:第一是「人」,選民對國家未來的期待會投射到候選人條件,不只是個人的親和力。賴清德強調「民主保台」,主軸放在堅持民主價值的生活方式,暫不論是否認同其主張,政策論述層次已展現總統格局。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訪美後,提出「親美、友日、和中」及強調防衛與對話的「二D戰略」,但可能代表國民黨出戰的人選侯友宜,在國際格局與兩岸論述能力上,還需要補修學分。侯近日赴新加坡訪問的用意至明。

第二因素是選票結構,特別是二十歲至四十歲的族群。年輕選民在九合一地方選舉時保持沉默,但在大選時絕不會缺席。國民黨在近年來對年輕選票一直居於劣勢。韓國瑜在大選時,二十至四十歲的選票只拿到兩成,處於幾近崩盤的困境。

如今,賴清德喊出的「民主對專制」,現階段對年輕族群仍具有相對優勢,國民黨強調的「戰爭與和平」抉擇,必須提出更有力的訴求,才有可能爭取到年輕族群認同。

此外,從政黨內部的團結力觀察,民進黨挺賴已定於一尊,但藍營還有挺侯、挺藍的焦慮;將來即使徵召侯友宜出戰,黨內、藍營能否順利整合,也是一大考驗。

 

 三大挑戰 影響賴清德總統路

 

賴清德問鼎總統,主要的挑戰有三,首先兩岸論述一直是賴的盲點。圖為賴清德會晤外賓。(中央社,資料照)

賴清德問鼎總統,主要的挑戰有三:首先,兩岸論述一直是賴的盲點,特別是「務實台獨工作者」,賴目前以「民主」做包裝,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為據,並遵循蔡英文提出的兩岸互不隸屬等「四個堅持」。中國大陸雖然反彈,但美國卻給予賴加持。

賴的第二項挑戰是台南狀況頻頻。從地方光電利益、槍擊案、陳宗彥下台,到正副議長賄選案起訴風暴,都對賴帶來直接或間接影響,大選前如果再引爆其他問題,對賴也會造成一定程度傷害。

第三項是立委提名。總統大選和立委綁在一起,如果太過強勢,如九合一時沒收初選,必然引起反彈;目前全台七十三個區域立委選區,採取協調方式進行,只有十四個選區要辦理初選,目前尚未出現明顯分裂現象。立委提名過程中如何化解黨內矛盾,也將是國民黨的一大考驗。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丁仁方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