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商研院分析 服務業不均衡復甦「內溫外冷」景氣難保持續性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5日發布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分析預測,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去年5月以來持續回升、且升勢加速,但商研院示警,住宿餐飲、服務業的「不均衡復甦」之路隱含不確定性,「內溫外冷」景氣情勢也難保持續性。
商研院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CCCIS)於2022年4月出現底谷,指數為-0.3014個標準差,到今年4月已持續上升為正的0.0259個標準差,預測至10月又會到達正的0.2527個標準差。
疫情後的景氣循環變動產生了幾個值得持續深入觀察的特殊現象:
1.解封帶來人流的急速恢復,住宿餐飲業獨領風騷,連帶服務業就業需求的提高,使本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指標系統的「同行綜合指數」持續上升,其他大多數同行子指標,甚至領先子指標中除了運輸倉儲業皆續見下降,形成極特殊的「不均衡復甦」現象。此種不均衡復甦,受限於領先綜合指數的持續下行,未來復甦之路隱含極高不確定性,所謂「內溫外冷」的景氣情勢並不穩定也難確保持續性,殊值注意。
2.疫情期間台灣因半導體電子產業的科技產業優勢與供應鏈特殊強勁的「韌性」優勢,創造了逆勢成長的奇蹟,獨領亞洲四小龍風騷。但如今疫後反而慘遭訂單連黑之苦,加上通膨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淨輸出、民間投資與存貨投資皆嚴重減少,不只不利於短期景氣復甦,也為長期經濟成長動能產生阻制作用。
3.目前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顯示雖有正的服務業成長,卻無法弭平更大的工業負成長缺口,因此今(2023)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持續去年第四季的-0.78%,而為-2.87%。(目前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在今年後面的3季都見加速正成長。雖本景氣指標系統的領先綜合指數下行速度卻未見減緩,希望政府預測單位的外部變數預設回升能夠正確,否則情況將不是那麼樂觀。)
4.數位經濟時代的突飛猛進顯示,無論是商業科技的運用或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均已明顯主導新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的方向、範疇與結構,不論是產品或服務的貿易也不無以數位貿易為主要驅動力。我們發現,無論生產或設計的研發策進或執行,無論是企業自行開發或政府鼓勵輔導,其範疇皆不再以B2B目的為限,B2C不但可補充B2B之不足,更可讓企業的數位轉型與ESG永續轉型所需的各種「數據驅動」研究與運用,更能精準有效快速地達成。簡言之,如何在努力對抗景氣衰退威脅的同時,加速數位經濟發展有關的投資,不讓民間投資停頓或走老路,也是當務之急。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今(2023)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率下降為-2.87%。民間投資的成長率貢獻轉正為負,成長率-2.16%,貢獻度-0.5%。過去成長貢獻率最弱的民間消費,不只成長率轉正,更躍居成長率貢獻度的首位,成長率6.48%,貢獻度。淨輸出的成長率衰退最多,比民間投資嚴重,成長率-33.36%,貢獻度-5.44%。景氣預期看悲加上成本上漲,存貨投資大幅縮減,成長率-187.09%,貢獻度-0.66%。
經濟成長的動能從外需轉變成內需,趨勢明顯。除了民間消費相對大幅成長與貢獻,政府消費成長率3.73%,貢獻度0.45%;政府投資成長2.12%,貢獻度0.02%;公營事業投資成長26.23%,貢獻度0.24%。
出口一向為台灣經濟成長的引擎,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對台灣經濟衝擊最大。再從產業別觀察,今(2023)年第一季的成長率貢獻度也繼續出現賓主易位的大變化。服務業成長率與貢獻度分別變成大於工業。服務業成長率0.56%,貢獻度0.36%;工業成長率-11.2%,貢獻度-4.12%。整體經濟成長率衰退原因是工業部門大幅衰退,服務業部門微幅成長。
再經部門別與產業別交叉檢視,發現民間企業投資生產製造與出口偏旺,而民間的產品與服務消費極其低迷,形成外熱內冷,嚴重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