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以適應本土環境的台灣黃牛為母系,利用人工生殖技術導入國外優良肉牛品種特性,生產出牛源與遺傳質穩定的雜交種,不僅改善其體型與飼養效率,更進一步提升牛肉質量。
畜試所表示,目前民間常見的肉牛多為血源及品種來源不清的雜種牛,血緣歧異度大,不僅飼養管理不易規格化,也難以提供穩定優質的牛肉,提升的方式是飼養遺傳質較為一致的純系或雜交品種。
台灣黃牛是國內唯一本土肉牛品種,其體型小、生長慢,但具備環境適應力強、耐粗抗病、早熟、精肉率高、溫馴等特性,為國內雜交種生產提供了廣闊空間。
目前我國開放進口的肉牛品種當中,屬歐陸品種的夏洛萊、德國黃牛及利木贊等以體型大、生長快、高飼效、高精肉著稱;屬英國品種的安格斯以及日本和牛,則以牛肉油花豐富著稱。
通過品種互補,可優化遺傳和環境資源利用,促進在熱帶環境中的生產力,融入現有產業體系。
畜試所表示,國際頂級牛肉的日本和牛乃日本本土牛隻與英國、歐陸牛種歷經長時間所培育而成,其不凡的價值奠基於本土種與品種改良的概念。
國內業者已興起品種改良的風氣,並與畜試所洽談相關技術技轉,畜試所將輔導業界導入配種技術、規劃配種系統,以提供穩定牛源、建立品牌,希望共同為國產牛肉打造多元品種來源,讓業者去造就屬於自己不妥協的美味、乃至市場上無可取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