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為改善傳統公墓管理,新竹縣政府廿四日邀集縣內十三鄉鎮市負責殯葬業務主管級以上人員到府內開會,討論議題包含訂定管理維護標準作業流程、提升傳統公墓禁葬比例、研訂鼓勵民眾自行起掘遷葬之誘因機制,以及就殯葬設施現況量能及未來轄內殯葬需求考量,思考未來具體政策等議題討論。
民政處說,「傳統公墓」於法規並無明確定義,實務上多指墳墓設置管理條例七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施行前,約清代至日治時期期間,由私人基於公益行善動機,以自有土地設置公墓,無償提供不特定人營葬,後因年代久遠土地繼承人亡佚,成為無人管理之既存公墓,為避免濫葬情事,主管機關爰予列冊納管。
新竹縣傳統公墓截至去年底計有一百廿九處,全區有規劃墓基、墓區、墓道、公園化,或已起掘改建為納骨設施或樹葬區則有七處,未規劃者佔百分之九十五。全縣公立公墓全區禁葬計有卅一處、部分區域禁葬有六處,其中以湖口鄉禁葬率達百分之八十九最高,而新豐鄉及五峰鄉均無禁葬之公墓,禁葬比率為零,為全縣比率最低的鄉鎮。?
會中討論提升傳統公墓禁葬比例一案,由於遷葬實務經驗,在遷葬前須先公告禁葬七至十年不等,不過縣內僅有卅一處全區禁葬、六處部分禁葬,僅佔全體公墓面積約三成。而有鑑於一百一十年統計國人火化率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一三,土葬需求甚低,因此須加速推動公墓禁葬。
民政處請各公所就轄內的殯葬設施現況量能及未來(近十年)轄內殯葬需求為深度考量,並思考未來具體政策取向為何,期望能盤點殯葬設施需求,以釐清新竹縣未來整體殯葬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