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在玉山銀行及玉山文教基金會的計劃支持下,於今年國際小米類作物年,向南安及周邊部落農友採購友善耕作的布農傳統雜糧,並與花蓮南區的營養午餐廠商清泉商行合作,於五月「全國布農月」及十月「全國布農運動會」期間,每週一在白飯中添加布農黑芸豆和小米,供應卓溪鄉全區以及鄰近的玉里、富里等地區二十三間國中小一千七百一十一位學童的營養午餐中,享用在地長輩所種植的布農傳統雜糧。
慈心基金會同時鏈結在地部門、部落發展協會、地方產業、社區組織等,辦理多堂食農教育課程,帶動孩童認識多樣化的布農雜糧及布農食農智慧,不僅將保種與環境保育的理念向下扎根,也成為連結企業在地實踐ESG的實際案例。
小米類作物與多樣化的豆類是布農族的傳統作物,因具有耐旱、高耐受性與高營養等價值,面對日加嚴峻的極端氣候與糧食危機,在國際間愈來愈受到重視。然而這些過去曾是高山民族布農族人「主食」來源,卻隨著時代的變遷,幾乎已消失在布農族人的餐桌。這些年慈心基金會與部落族人,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支持下,組織了「布農豆豆班」,同時也在卓溪鄉公所輔導下,成立了小米產銷班,找回與過往相連的文化與記憶,並矢志繼續傳承下去。
布農雜糧有小米、紅藜、油芒、龍爪稷、稷、高粱、布農豆類等,今年慈心也與卓溪鄉卓樂國小、卓清國小以及在地清水部落發展協會合作,辦理多堂食農課程,由部落長輩帶領孩子,透過實際觸摸作物、田間觀察與種植,並學習動手製備與品嚐餐食等各項體驗,認識多樣化的布農雜糧以及布農的食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