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鯨奇世界 省躬學童開眼界

省躬學童上「鯨奇世界」課程。(記者施春瑛攝)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推廣海洋教育保育課程,台南海洋保育站站長莊筱芸、王鳳儀老師日前到南區省躬國小為二年級師生上課,教小朋友認識台灣常見的鯨豚種類,了解鯨豚擱淺時的救援處理方式,讓學童理解友善賞鯨的重要性,小朋友反應熱烈,驚呼連連。

學務主任張瑾玥表示,透過「鯨奇世界」的課程,讓學生猜猜鯨魚和魚有什麼不一樣?並思考如何愛護這些海裡的鯨豚。張瑾玥說,透過海保署王老師的介紹,讓學童了解鯨豚並非魚類,鯨豚是海洋哺乳類動物,牠們所擁有哺乳類的特徵,如胎生繁殖、哺乳育幼、用肺呼吸等,為了適應水中生活,鯨豚演化出與陸上哺乳類不同的外型,而且所有的鯨豚物種皆為二級以上保育類動物。

海保署王鳳儀指出,大家平時統稱的鯨豚類,習慣把體型大者稱為「鯨」,體型小者稱為「海豚」,但實際在科學上是分為口中有簾幕般鯨鬚的「鬚鯨」及口中有牙齒的「齒鯨」,多數齒鯨的體型較小,一般所說的「海豚」是對部分小型齒鯨的通稱。她也分別從鬚鯨及齒鯨中挑出最具代表性的藍鯨及中華白海豚稍作介紹,包含形態特徵、生態習性、棲地分布等。

莊筱芸則介紹台灣近30年曾出現的鯨豚,介紹東部賞鯨常見海豚及鯨豚目前所面臨的威脅,相約友善賞鯨守則,最後教育學童遇到鯨豚活體擱淺處理流程「三要四不」,如果發現有人在碰觸、騷擾、傷害鯨豚或受傷鯨豚擱淺時,請撥打「118」專線,讓大家一起守護鯨豚。

學生林芊妤說,大家要少用塑膠袋,淨零減碳愛地球,不要讓鯨豚受到生命的威脅。課堂中的有獎徵答也幫助學生歸納複習,最後學生在白海豚成長著色畫上塗上顏色,讓上課所學之知識可以更加深印象。

(記者施春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