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由中華日報、中華文創發展協會、雲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主辦、國語日報協辦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台北收官展,十五日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舉行開幕式,展期至二十二日。台北展開幕式也預告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新一屆作品主題─「一起」,歡迎青少年踴躍投稿,詳情請關注大展官網及微信公眾號《雲揚藝術眼》查詢。
本次開幕式到場來賓包括有:中華日報社董事長陳樹、榮譽董事長黃肇松、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陳慧娟、中央社董事、上報顧問胡鴻仁、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長郭慶章、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國語日報總編輯鄭淑華、優傳媒董事長周天瑞等人也蒞臨會場致詞及參觀展覽。
大展召集人、中華日報榮譽董事長黃肇松表示,引用古代詩人李白的「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儘管「寸金難買寸光陰」,但畫作所能涵蓋的內涵十分豐富,可以呈現百代甚至千代過客的身影和精神,小朋友們的這些畫作可以見證兩岸暨港澳地區當代的發展,在未來也可成為一部分歷史的初稿。交流不限於小朋友,大朋友在這些美術教育中也能了解到交流的重要。
黃肇松指出,其中畫作裡所蘊含的內涵可以呈現不止百代,這種價值的延續精神對於兩岸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效促進兩岸交流和文化融合的方法。
策展人廈門天際文化機構周櫻提到,近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只能隔空遙望相聚,她分享一個小故事,這一個少兒展持續辦理意義之所在,只是在關注這個時代文化的現象,讓我們更能感同身受的去體會很多部分,兒童藝術是我們跟社會各個點結合和呈現的一種方式。
周櫻表示,緣起也是「光陰故事」,當時起心動念,是汶川大地震才想去幫助那裡的孩子,協助它們心靈康復的時候,覺得藝術是一個最好的形式。一種內在的力量,可以去幫助他人心靈的時候,所以才會有這個展覽。連續七十多場,十四年來每一個點跟每一個城市,就相當於現在一個展,十四年來匯聚,可以在兩岸這麼多城市展覽。
周櫻說,我覺得它是一個平台,這個民族百年來,因為歷史的因素,從文化層面,各有不同文化所承受的影響,這種溫柔而弱小的力量。群集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堅定,而持續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可能也是一種可以抗衡的、和外部壓力,兒少展,不只是孩子的成長,也是兩岸溫暖的回憶。
主辦單位中華日報董事長陳樹表示,感謝聯合主辦與協辦單位的支持,特別感謝廈門銀行的熱烈的支持,相當不容易,還有黃榮譽董事長肇松遊走兩岸,受到非常大的敬仰,今天這個展覽舉辦,相當的不容易,因為兩岸的開放的程度不一樣,從台灣要到大陸比較容易,相對的,大陸要來台灣可能比較難,但我們要秉持風雨生信心,就像佛教所言,煩惱就是菩提,今天給我們的考驗,就是看我們堅定的毅力跟決心。
陳樹提到,像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主席習近平特別提到兩岸的經濟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王富林也說,未來兩岸的經濟合作,應該會越來越堅定,越來越穩定,
一如我們的藝術文化,也須繼續越來越往前走,像此次展出台灣已故版畫家、美育教育家周瑛,以及大陸當代藝術家沈也跨越兩岸、跨越時空共同展出。其中特別有兩個很重大的意義,一是永恆及往事如煙,代表一切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要讓這有價值的展覽不要流失,持續辦理。
陳樹說,辛苦跟幸福就在一念之間,他認為,這是一件對兩岸,包括台、港、澳及華人地區,從三歲到十八歲的青少年有意義的事,就像周櫻女士所說,十四年來,在七十幾個城市裡面來陸續展出,這個展覽是非常有意義的,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兩岸未來會更和平、更和諧,他們力量是非常大的,因為藝術表達是中性的,期望是有熱忱的,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本屆台北展以「光陰的故事」為主題,評審選出兩岸、港澳及其他華人地區青少年作品三百幅,其中台灣作品有六十餘幅。展覽區設幼兒園組、小學組、中學組等組別,呈現不同地域的孩子們對光陰的理解和各自成長經歷。
對於三至十八歲的孩子來說,光陰的故事是成長的經歷、是對當下的珍惜,更是對未來的期盼;他們用畫筆描繪童年、講述青春、捕捉被歲月偷走的萬物芳華。對於已經舉辦十四年的大展來說,光陰的故事是多年來走過兩岸各城市曲折卻溫暖的故事,更是與各地孩子相伴成長,在光陰的兩岸互相眺望的珍貴記憶。
此次大展也特邀台灣已故版畫家、美育教育家周瑛,以及大陸當代藝術家沈也跨越兩岸、跨越時空共同展出,為孩子和觀眾打開更多關於歲月和時空的遐想。作為閩籍渡海藝術家,周瑛的整個人生歷程和藝術創作經歷,就是一部跨越兩岸的光陰故事;而此次為台灣觀眾帶來沈也的作品《永恆》和《往事如煙》,以大漆與髮絲,傳統宋裱作品等所進行的創作,對時間的永恆性與事物在時間中的變化進行當代思考和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