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風造成的肢體痙攣可透過復健大幅減輕並回復部分功能。三總復健科醫師張正強表示,針對肢體張力強的肌肉注射肉毒桿菌素,再合併重複性經顱磁刺激,有助激活大腦細胞,一名中風10年的患者治療後,可成功的將手臂舉起。
張正強指出,腦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所造成的非創傷性腦神經損傷,會導致認知、平衡、語言以及局部肢體運動、感覺等方面的功能障礙。據統計,中風高居民眾第2位死因,僅次於癌症,35歲以上人口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3,以台灣地區35歲以上人口數接近1000萬人,每年的腦中風新發生約3萬人。
張正強表示,肢體痙攣是造成中風失能主要原因之一,並與疼痛和關節攣縮有關,導致生活品質不佳,並增加照護者的負擔。近年使用肉毒桿菌素,對患者的肢體張力過強的肌肉進行注射,以緩和肌肉的強直情況,一次治療可維持約3個月,3個月後即需重新注射肉毒桿菌素,臨床上注射後患者肢體的狀態都獲得明顯的改善。
肉毒桿菌注射之5~7週後,再進行重複性經顱磁刺激之非侵入性治療,藉由電流透過感應線圈電生磁感應,產生磁脈衝打入大腦皮層,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元產生調節的作用,重新調節大腦神經元活動,再進行傳統的復健治療,而讓整體的復健效果能更有效。
張正強指出,中風後壞死的腦細胞並無法再生,磁脈衝是刺激並活化其他的腦細胞,試圖取代壞死腦細胞的功能,並讓神經傳導更為順利。結合肉毒桿菌素與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臨床上一名中風達10年的患者,可以將原僵化變形的手臂緩緩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