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寮坑溝、大窠坑溪混凝土溝渠到綠帶廊道 水岸生物強勢回歸

大窠坑溪利用深淺急緩營造不同類型微棲地。(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市中和藤寮坑溝及泰山大窠坑溪水環境改善工程,經新北市水利局一年的生態調查監測,發現藤寮坑溝及大窠坑溪物種分別多達188種及197種。其中台灣特有種八哥、五色鳥現踨。大窠坑溪也出現臺灣特有魚類,如台灣石(魚賓)、台灣鬚鱲等。這是原三面光混凝土溝渠不可見的景象,顯見整體復育情形良好。

藤寮坑溝清澈的水質及綠意盎然的草叢,成為生物最佳城市棲地。(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除了特有種生物之外,期間還發現多種昆蟲棲息,如花鳳蝶、青鳳蝶、紫紅蜻蜓及善變蜻蜓等,鳥類則有金背鳩、大卷尾、白頭翁、紅嘴黑鵯等;值得一提的是,藤寮坑溝還出現紅冠水雞家族,牠們是生態環境先驅物種,有好棲地才會出沒。而翠鳥、周氏樹蛙、斑龜等也都有紀錄,甚至大窠坑溪還觀測到冬候鳥磯鷸,相信未來還會發現更多的嬌客。

紅冠水雞亞成鳥,顯見族群已在此繁殖定居。(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紅冠水雞成鳥,在低灘草澤中覓食。(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新北市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河川環境營造不僅重視工程品質,也非常關注完工後的成效,因此委託專業生態團隊,進行為期一年的生態調查。發現不僅水清了,生態也更豐富,藤寮坑溝相較於施工前,調查紀錄累積物種數由68種增加到188種;大窠坑溪累積物種數也由67種增加到197種,顯示水環境改善工程完工後,兩處溪流的棲地營造非常成功。

鮮豔紅色的善變蜻蜓,以體色多樣著名。(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二級保育類「台灣八哥」現蹤,提醒民眾切勿捕捉。(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宋德仁提到,藤寮坑溝主要是排洪用,過去因水質不好且河道上面無任何植栽,是一條光禿禿的三面光混泥土排水溝。近年污水接管率提升,接管戶數已超過120萬戶,水質獲得改善,在不影響排洪狀況下,渠道內營造一個近自然的生態溪流,提供生物棲息空間。另岸邊的步道及綠帶之混合陸廊,保留原行道樹綠帶,並增設雙線單向自行車道,給民眾一個舒適又安全的休憩場域。

周氏樹蛙為夜間的氣氛添加不少幫助。(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中和仁和里林達里長表示,非常感謝市府近年來幫我們做藤寮坑溝整治工程 ,使這裡環境變好,尤其是生態環境的改變,真的讓里民很有感,經過整治使環境優化,讓里民親子間有共同的話題,以前鄉下才看的到的場景,現在出我家門口就可以看到「我家門前有小河」,運動的民眾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現在多了腳踏車道可以來騎,也讓學生們多了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市府團隊真的是用心。

民眾經常於步道旁遛小孩。(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住在這裡長達40年的梅先生也說,我孫子還小時,每天推他來中正四橋這邊玩,現在小一了,下課後仍吵著要來看魚、看鳥、追蝴蝶及捉蜻蜓,我常說「過橋的快樂時光」是我和他的共同回憶,這裡生態環境的改變,從無到有我可以見證,那天還很幸運看到五色鳥,趕緊錄影分享給朋友,下午4、5點時最多人來散步,是一個非常好的休憩環境,值得推薦給大家。

市民梅先生說:藤寮坑溝整治後是一個非常好的休憩環境,值得推薦給大家。(新北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