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台灣咖啡品質日益受消費者肯定,但生產者多為小農,產製過程也面臨缺工與品質不穩定等問題,無法量產進入連鎖咖啡通路;十五日於古坑新庄圖南雲耕咖啡生產合作社舉辦,由農試所與農糧署合作引進最新咖啡一貫化自動設備示範觀摩,並簽署咖啡採購意向書,提升國產咖啡競爭力。
農糧署饒美菊副組長、農試所蔡致榮副所長指出,國內咖啡面積一一七八公頃,產量約一千公噸,年產值約十億元,去年國內市場消費四萬公噸咖啡,換算平均每人飲用量為一點八九公斤,目前台灣生產的咖啡雖僅占總消費量的三趴,但國產咖啡的種植技術及後製品質優異及風味的獨特性,在國際賽事中屢獲佳績也帶動國內市場需求。
咖啡從收穫到處理加工、儲存及包裝銷售,均以人力作業,人力費用占咖啡成本至少三成;主要咖啡農都是小農,為協助產業接軌商業等級訂購量需求,引進自動分級、脫皮、發酵、脫果膠、烘乾等一貫化自動處理,每批次至少五百至一千公斤,節省人力揀選約四十小時成本,有利進入連鎖咖啡店通路。
咖啡一貫化處理設備,將傳統人工作業需十四天流程,大幅縮短至二天,此外,脫皮機依機型每小時可處理約八百公斤咖啡豆,水量與人力皆節省九成以上,省水、省工、省能源、省空間的優化製程,且穩定品質的效益,大幅提高農民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