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中華民國選民就將投票選出未來四年領導中華民國的總統及新國會。朝野政黨都應有一個共同信念,無論哪個政黨贏得總統大位或掌握立院多數席次,人民才是真正「頭家」,所有政黨只是人民付託的對象,隨時可能因表現不佳或貪贓枉法而遭收回權力。
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向來對「聖君」、「仁君」及「能君」抱有高度期待。《禮記‧禮運篇》就提到「選賢與能」,闡明人民希望能「選拔賢德,將政事託付有能力的人」。時序來到民主的中華民國,鑑於內外環境的快速轉變,國人也認為國家元首應具有下列特質。
首先,就是洞悉國際現實環境的能力。台灣地處東亞樞紐位置,因此是美國與中國大陸霸權競爭的必爭之地,亦是東亞地緣政治的關鍵。台灣固然因民主政治理念而與美日等國較為親近並維持密切往來,卻也不能全然對中共因素視而不見,尤其是瞬息萬變的區域政經情勢。
換言之,我們除了要與民主國家密切合作外,更不能忽略美陸競合對台灣的影響。維持與美國的友好合作關係,並非就是一味地附和華府圍堵中國大陸的要求。國家領導人須以靈活務實方式,回應國際政治的壓力,進而維持台灣在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認同。
其次,有效維持兩岸對等互動的能力。兩岸關係的特殊性相當程度地影響我國的安全與對外關係,甚至攸關國家生存發展,所以能否維持兩岸和平共處是國人檢驗其能力的最重要關鍵指標。
眾所周知,中共有謀台之企圖,也極力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故捍衛主權、維護自由民主本就是所有政黨的基本要件。民進黨一再炒作「芒果乾」,其實暴露了自己無能化解兩岸僵局的窘況。因為,誰都會空口低調不挑釁,但有效推動兩岸對等往來、建立官方溝通機制,進而化解彼此敵意,就不光是政治口水就能做到。因此,若總統候選人能在捍衛主權、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前提下,又能促進台海和解與往來,當然較易受到國人的支持與肯定。
第三,就是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的能力。台灣是以對外貿易為主要導向的經濟體,每年出口占GDP的比重動輒超過六成。現在,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相繼完成,中華民國與北韓卻成為唯二無法參與的東亞國家,我們正面臨遭邊緣化的危機。蔡政府只想報喜不報憂,甚至刻意掩飾真相,以免自曝其短;因為「新南向」政策不僅無法減少我國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去年的比重反而比馬英九時代還高。
至於遵循中華民國憲法並團結民心的能力,更是領導人的最基本特質。然而,國人卻看到完全執政的民進黨,過去以推動台灣民主運動自豪,現在為了延續政權,竟以維護民主之名,行言論監控之實,陸續通過所謂的「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還將支持兩岸和平對等交流的團體或個人,視為潛在的「中共同路人」。蔡英文以「台獨一言堂」的專制手法,遂行打壓異議者的行為,此舉與獨裁政權何異?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及日新月異的內外挑戰,國人其實不再要求領導人需有全面性專業知識,但應具備知人善任、貼近民意且團結全民的能力與胸懷,以及言行合一的基本立場。國人絕不許任何政黨將民主政治醜化成派系分贓的溫床,更不該犧牲台海和平成為政黨惡鬥的祭品。國人在投票之前仍應三思:哪位總統候選人可以正確領導中華民國?